首页摄影教室>浅淡鸟类摄影
 

浅淡鸟类摄影

  鸟类摄影是十分具有挑战性的摄影主题,能够找到主题已属不易,还要顾到影像品质及内涵则更难,得靠精湛的技巧再加上好运道才可能成功。

  鸟类生态的摄影作品应完整地传达主角与其所依存的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真相,而完全不加以人工干涉,使得观者能够籍由图像明白真实的现状,进而欣赏到鸟儿生动的表情与动作,神游于它们的世界中,造才是一张成功的鸟类生态照片。

  只是初进入鸟类摄影的领域时,能够拍到一张清楚的野鸟「大头照」就已属不易,更惶论成功的生态作品了。

  鸟类通常不易接近,长焦距镜头一直受到野生动物拍摄者的青睐。通常焦距280mm以上的超望远镜头,都有资格被称为大炮。800mm镜头较适合在开阔地形使用,如拍摄水鸟 时,通常水鸟都栖息在河口、泻湖等湿地,且不易接近,此时若拥有长焦距镜头,就愈容易抓住他们的神情。

  长焦距镜头所呈现在观景窗中的画面是极易晃动的,而且愈是大光圈的镜头景深将愈浅,尤其是当光圈全开的情况下,若摄影距雕很短时,这情形将更严重,因此在对焦时必需十分小心。

  景深的掌握也是影响气氛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在按下快门钮之前,最好也能适时的选用景深预观钮,决定最佳之景深范围及光圈快门的组合,只是在实战的现场不见得有足够时间让拍摄者思考,机会通常是稍纵即逝,所以应在拍摄前预先做好对焦动作,也就是在找到目标对象后预测它的行进路线,先行测光与对焦,待它一旦进人有效范围,只需做对焦的微调动作,然后立即按下快门。对焦通常是对着鸟儿的眼睛。

  为了追求拍拍摄的稳定度,所以仅可能将脚架降低,如此可减低摇晃的程度,通常这时云台上的托板都是直接锁在镜头的重心处,若是镜头只有这一个支撑点的话,一般都无法避免晃动的问题,愈长的镜头这种现象愈严重,倘若不能另外「改装」时,只能降低脚架之后再运用高速快门,以求画质的稳定度,这是运用超是镜长头拍摄时的主要课题。

  在某些情况下,闪灯的使用有时是无可避免的,尤其是拍摄在密林间活动或是夜行性鸟类,甚至逆光补偿时,都有可能用得到闪灯。前向提过,为了凝结鸟儿灵活的跳动与细微动作,现场光通常无法强到足以使用较高速的快门,所以闪灯使用的技巧就十分重要了,但是别忘了一点:不但要补光正确,而且不要因此而惊扰到被摄鸟。

  水鸟多栖息于河口湿地等开阔地形,多数有群居的习性,但由于不易接近,所以拍摄距离需拉长,因此使用加倍镜的机率很大,可是如此一来光线的损失非常大,势必要用超高感度的底片才能拍摄,否则只有等待大晴天了。

  拍摄山鸟大多不必使用太长的境头,因为彼此的距离较近,且有较多枝叶的干扰画面,所以镜头的选择以轻便为宜(400mm就算很长了),但光圈要够大。基本上山鸟的拍摄或观赏「眼明手快]是一要诀,这都得靠经验的累积了。

  一天当中以日出与日落的前后较理想,不但日光较柔和,鸟儿也较有精神。一般而言,只要不是在大片的阴影下,都可得到不差的色彩表现。以季节来说,山鸟大多于春季繁殖,此时部分雄鸟身上会出现现所谓的[饰羽」,较平常鲜明,以便吸引雌鸟;而水鸟则未必全是如此,且依其适迁徙性而言尚有留鸟与候鸟的区别,很难一概而论,只能说各个季节皆有可为,全看个人工夫了。

  以区域而言,中海拔地区的鸟类种类最多,色彩地最美丽,但地形相植被也较复杂,拍摄前的准备工作除了观察环境外,也必须对目标鸟种的食性与鸣声加以了解,知道鸟儿爱吃何种食物则可预先埋伏,守株待兔,只是得先认识一些植物的种子、果实或是昆虫。若能听音辨位,则能减少错失按下快门的机会,尤其身处密林之中,这等身手的训练特别重要。

  鸟类摄影需要极大的耐心与毅力,事先的准备与器材之优劣也是左右拍摄成果的关键,虽然如此,只要看到自己亲手拍摄的作品,那种难以言喻的兴奋滋味,可谓毕生难忘,即使是观赏者也能分享这份喜悦。

  如果有一天,当您发觉美女与荷花再也提不起您的兴致时,换个口味试试,您将会为之着迷、无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