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 浙东唐诗之路:从西兴出发

来源:浙江省摄协作者:媛媛 2022-08-05 阅读:14253
  
核心提示:我是今天沙龙的主持人张海龙。杭州西兴,本身就是诗路浙江的纽结地,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全都交汇于此。西兴,正是钱塘自古繁华的圆点,更是浙东运河乃至浙东唐诗之路的起点。

主持人:张海龙
对话:毛小芳、张友国、沈珂、戚向阳、李晓军
时间:2022年6月8日下午

主持人:现场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浙东唐诗之路——从西兴出发》艺术家驻地创作摄影展对话沙龙。

首先介绍一下今天对话的嘉宾:浙江省摄影家协会驻会副主席毛小芳,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杭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张友国,杭州市文联组联部主任、杭州市摄影家协会秘书长戚向阳,本次展览策展人沈珂,杭州市滨江区摄影家协会主席李晓军。

我是今天沙龙的主持人张海龙。杭州西兴,本身就是诗路浙江的纽结地,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全都交汇于此。西兴,正是钱塘自古繁华的圆点,更是浙东运河乃至浙东唐诗之路的起点。

©严建忠(金华)《西兴墙》

100X133cm 参展作品11幅

作为开场,首先想跟大家做一个引导式的探讨,一起来看看“浙东唐诗之路”跟“从西兴出发”这个主题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艺术张力。

小芳老师您好,这几年您一直在主持与“诗路浙江”相关的主题摄影展,从“诗画浙江”到“浙东唐诗之路”,从“春水如蓝:钱塘江诗路”再到“瓯江山水诗路”,那么从您的角度,该如何理解我们今天“浙东唐诗之路:从西兴出发”这个主题,这次影展与以往的几次影展又有何异同?

毛小芳:大家好!省摄协这些年用摄影的专业性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方面做了系列深入的探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相信关注协会活动的会员会有深切的感受。从策展到主题创作再到影展展呈包括出版,我们都在踏踏实实地不断接受挑战,这种挑战有外界给我们的,更多的是自我挑战,不断提升作品和影展的专业水准

以往我们看到的展览都是发一个征稿启示、征稿评审,然后是展厅里一般大小的镜框往墙上挂,这样的展览已经严重不符合新时代对影像展览的要求

2018年“大潮起之江”浙江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图片展、2019年“谢灵运杯”浙东唐诗之路摄影展、2020年“诗画浙江”全省风景摄影大展、2021年“春水如蓝:钱塘江诗路影像展”、浙江红色风景影像展,到今天宝龙美术馆《浙东唐诗之路——从西兴出发》艺术家驻地创作摄影展、8月底公望美术馆的“宋韵迹忆++第三届影像西湖艺术现场”、“山川美育·寻瓯记——瓯江山水诗路影像艺术大展”、“艺路共富萧山村落影像工程摄影展”等等,这些都是浙江省摄影界围绕着诗路文化带艺术拓展、诗画浙江主题创作、艺路共富村落影像工程创作的系列影展活动。

我们用摄影的专业性较好地服务了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我这里强调的是摄影的专业性,这些展览也得到了中摄协、省委宣传部、省文联领导的一致认可。

©杨晓法(金华)《西兴印象》

66X90cm 参展作品6幅

我们主题创作的工作思路和路径非常清晰,立足本土、全球视野。

前几天在理事会群里,我说各地工作坊像雨后春笋一样遍地开花,要立足本土,做好主题创作活动,赵刚老师马上接上“立足本土,全球视野”。

内容是我们浙江本土的,视野是全球化的内容和形式如何有机的转化和融合是我们今后要深入探索的重要工作。

©楼颖(杭州)《建设者》

180X135cm 参展作品8幅

总结起来有两条经验:

一是用好专业的策展团队和策展人队伍

2018年以来,每一个成功的展览背后都有专业的策展团队,有美院系的刘钿、翁帧琪、宋振熙,我们协会这块的傅拥军、沈珂、刘轶恒、范顺赞、拉黑、章文等,都为浙江省重大影展做了许多努力。成功举办影展的同时,这些年浙江也培养了一支比较强的策展人队伍,所以每一场展览都有很高的可看性,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注和会员的好评。

二是扎实做好主题影展的前端创作

以前办展览都是征稿启示,撒网一样撒下去,评出来的作品是散的,现在每个主题影展都会提前一年到两年做主题创作,浙东唐诗之路影展前后做了四次采风;傅拥军老师做了整整一年的钱塘江诗路训练营;去年的浙江红色风景影像展先后在安吉和淳安下姜村做了两个村庄田野调查工作坊,从全省11个市地选调骨干力量参加村庄田野调查的驻地创作,然后把培养的各市骨干会员送回到本地再实施主题创作项目。

宁波做了寻找浙东电台的主题项目,嘉兴会员重走一大路,衢州团队汪雪涯他们回开化做主题创作。每一个影展成功的背后都是主题创作深入扎实推进的结果,这是很关键的要素。

今年宋韵富春江主题创作项目非常丰富,上个月邀请了塔可、曾翰、张兰坡、丘和省内近20位摄影艺术家一起,围绕着富春江开展了驻地创作(相关链接:宋韵迹忆 | 2022影像西湖艺术现场前端采风创作活动圆满结束)。

接下来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宋振老师主持的“山中问答——富阳宋韵纸乡大同村当代艺术田野调查”也要在富阳拉开帷幕(相关链接:省摄协-富阳-宋韵纸乡大同村驻村创作计划 阶段Ⅰ结束)。

做好影展前端主题创作项目是主题影展成功的重要环节,我们今后还要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徐超(杭州)《西兴物志》

120X156cm 铂金/银盐/拓片混合 参展作品10幅

杭州市摄协的"浙东唐诗之路——从西兴出发"艺术家驻地项目,张友国主席调研会都开了好几次,从去年在西兴召开了学术研讨会,到沈珂老师主持的艺术家驻地创作训练营启动仪式,因为今年的疫情原因多少有一些影响,但前前后后也有半年多的时间,所以才有今天的从楼上到楼下这么精彩的影展。

这个展览也是省摄协系列主题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抓好从策展到主题创作,到展呈,到开幕系列活动的周密设计,才能构成一个成功影展的全部

上午看了影展,跟策展人、艺术家交流,欣喜地看到浙江摄影界这些年明显的进步,许多摄影家在驻地创作中,在各个影展的磨砺中茁壮成长起来。汪雪涯拍的滨江外国人群体肖像,卢广老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汪雪涯的成就不是一天取得的,这几年她在协会不同的平台上学习实践,成长非常迅速。

我们非常欢迎在座的年轻人和会员,参加省摄影家协会组织的主题创作、观摩、工作坊、研修班、新峰计划青年人才培养等影展和培训活动,省摄协的大门永远向大家敞开,欢迎大家来学习、参与、收获。也感谢杭州市摄协张主席、戚秘书长以及策展团队、艺术家为这次影展的付出,谢谢大家!

©汪雪涯(衢州)《生活在滨江的外国人》

120X160cm 参展作品13幅

主持人:谢谢小芳老师,我发现小芳老师在介绍浙江省摄协推出的系列大展时都离不开一个“水”字,从富春江到瓯江,从钱塘江到大运河,浙江就因水而兴。那么,第二个问题就要请张友国主席来回答,您多年来一直在拍摄大运河的题材,这次又主导推出了“浙东唐诗之路——从西兴出发”大展,浙江运河本就与浙东唐诗之路高度重合,从物理空间的河流跨越到精神空间的诗路,作为本次影展的主办方,您是如何考虑并推出了“从西兴出发”这样一个展览?

我们知道,西兴连接起了钱塘江与大运河,有关西兴最著名的就是过塘行,也即转运栈,在运河与钱塘江之间无法直接行船通航时,专门负责货物与人员转运工作。西兴过塘行发展至最高峰时达 72 家之多,从业人员上千人。每家都有专门的转运货物类型,包括茶叶、烟草、药材、丝绸等各种货物。遥想当年,美女西施就是从西兴渡江由越国去了吴国,范蠡就在这里屯兵,称为固陵,后来就有了西兴。这么多文化元素全都叠加于此,请张友国主席谈谈心路历程,“从西兴出发”最早从哪里出发,又要到哪里去?你说今天的展还只是一个小结,那么后面还有什么?

张友国:从2018年开始,杭州市摄协在市文联领导下,组织摄影骨干沿着大运河拍摄创作,到2020年底,走遍了隋唐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全程。这期间,举办了“千年大运河,美好新家园”摄影展,联络成立了大运河摄影发展联盟,成立了大运河影像文献研究中心,建设了大运河影像文献数据库。

杭州摄协把大运河影像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期待通过几年的努力,在“运河名城”杭州建成大运河影像文化的高地。

浙东运河是历史悠久的古运河,是浙江运河唐诗之路,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浙东运河全境在浙江,挖掘弘扬浙东运河影像文化,只有我们浙江摄影人才方便做,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西兴非常有特点,文化接点内涵的丰富性是别的地方难找到的。西兴古镇联结了浙东唐诗之路、浙东运河诗路、海上丝绸之路,也是钱塘江流域耀眼的“文化明珠”。“激活”西兴文化,能够产生很强的文化建设联动效应。

©邹拥军《西兴路》

90X60cm 参展作品10幅

去年6月初,省市区三级摄协在西兴老街陈列馆召开座谈会,讨论怎么样做“从西兴出发”展览。后来由张海龙老师执笔,起草了“从西兴出发”浙东唐诗之路系列摄影展方案。总体思路是用影像艺术展表达这样一个逻辑:从西兴出发,沿着浙东运河之水脉,感受浙东唐诗之路之文脉,探寻浙江发展之血脉;沿着文化繁盛的诗路,追索通江达海的丝路,定格共同富裕的思路

围绕这个思路,准备举办三个展览:一是今天举办的“浙东唐诗之路——从西兴出发”艺术家驻地创作摄影展,体现的是“西兴这个镇”;二是9月底举办的“最忆杭州”新风景摄影大展,体现的是“杭州这座城”;三是争取举办的“浙东运河诗路摄影展”,体现的是“浙东这条河”。

围绕着这三个展览,也组织了相应的工作坊。一个工作坊就是浙东运河创作训练营,由卢广任导师带领20多名摄影师,从去年10月2日开始沿浙东运河进行挖掘创作,有了不少好的作品。一个是由滨江文联实施,沈珂老师带队,组织艺术家驻地创作,今天的展览就是他们创作的成果。杭州新风景摄影大展的创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之中。

我们感觉,艺术家驻地创作和工作坊或训练营的创作模式,对于深度挖掘文化、创作艺术精品是非常有效的,仅仅靠面上的征稿是不够的。

今天这个展览很成功,是滨江摄影的重大成果,也是省市区三级摄协和各部门通力合作、积极探索的成果。

©秦有为《亚运之光》

288X120cm 参展作品7幅

主持人:感谢友国主席之美意,让我们相约在金秋,期待《最忆杭州》新风景大展。接下来,我们要对向阳秘书长问声好,我知道今年你被抽调到了杭州亚组委工作,每天都与大莲花一起慢慢绽放,而大莲花就在西兴街道。你同时也兼顾着“从西兴出发”的摄影组织工作,眼下由于疫情影响,虽然杭州亚运会延期了,但是亚运精神与亚运风景在这座城市一直在延续。在这个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最深的地方?“从西兴出发”,又能与亚运会产生出哪些关联?

戚向阳:2022元旦过后,我接受组织安排到亚运村报到,因亚运延期本周刚回到文联上班。五个月的亚运村工作,根据我的专业特长被安排在文化艺术中心,也就是借鉴冬奥会闭环办赛的思路策划亚运期间所有运动员、媒体人、亚运官员入住后的文化氛围营造、赛事前后的文化生活等工作方案。

按照闭环的工作要求,1万多名来杭的亚洲各国朋友们在杭州基本是“两点一线”,一个点是亚运村,还有一个点是竞技场馆,中间就是往返的路线。亚运村在钱塘江南岸,闻涛路东,虽说落地位置在萧山区,往返主运动场馆就是位于滨江核心区的大小莲花,所有来宾一路领略到的首先是滨江的风景风貌。

©邢佳萍(杭州)《梦幻诗》

56X70cm 蓝晒 参展作品7幅

因此,从西兴出发,西兴将不仅仅是西兴,不仅仅是滨江,更是杭州、浙江,甚至是中国的代名词

领导对我们中心工作提出的要求就是要拓宽视界,文案不能狭隘,不只是把杭州的元素提供给大家,更要把优秀的杭州民间文化、浙江传统文化,甚至全国的优秀文化有机的融合及呈现展示。

为做好疫情防控,所有草案都是围绕闭环管理拟就的,因此提供来宾的文化活动场地有点局促。作为市摄协的组织工作者,我建议影像与实物做有机结合,才有可能把更多的内容滚动播放,从而释放出最大空间做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模拟体验、优秀民间工艺的互动交流等。

在今天高科技手段下,全民读图、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下,展呈不仅是静态图片,完全可以用多媒体方式,还有VR,其实都是影像的方式,所以影像在亚运村文化氛围营造中大有作为。

钱塘自古繁华。我们也是让参加亚运会的各国运动员首先“从西兴出发”,通过滨江感受到杭州这座城市,见证共同富裕道路上的浙江风貌。从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强大与自信。这也是举办“从西兴出发”艺术家驻地创作的目的。

©李康(上海)《对话陌生人》

120X80cm 参展作品8幅

主持人:向阳秘书长和小芳老师都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虽然“从西兴出发”是本土立场,但是却要拥有全球视野,这也是我们去年在挖掘西兴文化时的一个重要认知。西兴虽然是一个小镇,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从西兴出发”真正通向哪里,要知道浙东运河的终点是宁波,正是海上丝路的起点。这点对于我们了解“从西兴出发”的意义和价值是非常重要的认知,一定要把一条河和一条路的起点与终点放在一起看,才能拥有一个真正的全球视野。

沈珂老师您好,我看到“浙东唐诗之路——从西兴出发”这个影展的层次非常丰富,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线性展线,而是以一种同心圆的方式围绕“西兴”这个点不断发散开去,从西兴人、西兴墙、西兴物、陌生人、外国人等一路形成涟漪效应,您是想传达一种什么样的策展思维?而且,观众会有一个疑问,就是这个展览叫作浙东唐诗之路,可是为什么似乎看不到浙东唐诗之路?

沈珂:对于策展人来讲,我们大部分都是接受委托策展的,你的服务对象已经给你限定了命题,策展人要做的,就是按照这个命题方向去做策展的功课。比如说我刚刚接受“浙东唐诗之路——从西兴出发”的时候,必须要重新思考这一文化命题可能包含的意义和可能延展的范围。

策展人很像一个裁缝,也很像一个厨师,好的裁缝对样式、面料以及适合什么样的对象都要思考,他才有可能做出经典的服装,如果面料不能控制,服务的对象也不确定,那么做起来就会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是确定的面料和对象,那可能就会雄心勃勃,就想把服装做得更高级,更有品位,能让更高的行家看出价值。策展人也很像一个厨师,厨师会很在意原材料,好的厨师会利用原材料再加以自己的理解以找到最合适的烹饪方法。

我们策展人非常像前面这两个角色,首先是服务于大的主题,这几年做的几个展览都是政府层面的主题展、宣传展,在宣传的大背景下,又要跟艺术家结合,如何用艺术家最前沿的观察角度、思维模式以及结合国际视野的创作方式然后跟本土本地的党政机构的宣传思路结合起来,这个空间很大,难度也很大。

就今天这个展览而言,“浙东唐诗之路——从西兴出发”艺术家驻地创作摄影展的要点是在“诗”这个概念上。中国诗的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从《诗经》里最早的诗的年代到今天,已经超过3000年的洗礼了,以至于后来的绘画、影像、音乐、舞蹈、雕塑等等,也总有刻意追求“诗意”的。

那诗意到底是什么呢?如何从实体作品体现精神层面的追求,如何将现代生活、现代思维或者当代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跟传统的有着几千年历史的诗的概念结合起来呢,这是一个曾经困扰我的问题。当然,我们有非常传统的诗路沿线的自然风光,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甚至是一种思维定势的诗意解释,但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诗意如何体现,这是我想利用这次展览跟大家交流探讨的。

©张政(芜湖)《滨江一瞥》

180X120cm 参展作品6幅

西兴古镇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起始地,我们用了一个展厅、六个艺术家的作品围绕着她来挖掘和言说跟浙东唐诗相关的故事。

但是,仅有这点显然不够。“从西兴出发”这个命题带出来的想象是没有止境的,我们可以沿着这一想象继续探索。我们先从滨江这块新兴土地展开,它是由“从西兴出发”拓展而来的,通过对滨江现实生活的考察,比如说滨江人的状态——滨江的企业家、生活在滨江的外国人、滨江女孩以及行走在滨江街头的陌生人等等。

探索这些人的状态和我们讲的“诗意”的关系,来提供一些新的视角。企业家都有特殊的背景,这种背景让企业家身上闪烁着一种特殊的力量,他们能走到今天,如果没有“诗与远方”这样一种信仰的支撑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是我想到的诗意与人像结合的逻辑,诗意被隐藏在更深的文化层面里,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简单的美感形式上。

滨江是快速发展的新兴城区,不可避免地处处钢筋水泥、玻璃大厦,它们与诗又是什么关系呢?这个逻辑也是需要被挖掘的,关键一点在于同心圆这个逻辑,你以什么为起点,不管它走到哪,它的基因里面总会有那个原点的精神和意志存在。

当我们对此深信不疑的时候,我们看世界的方式可能会发生改变。比如,钢筋水泥里面原来也是有对称与平衡的节奏和韵律,玻璃大厦的墙面原来也是让人心生梦想之地。我们放弃线性展呈的简单逻辑,由西兴这个原点向外发散,其实也想定义和拓展诗与生活的更多可能性。

这个展览通过建筑、通过肖像、通过诗路沿线风光,一共产生了四场对话:“西兴对话”、“诗路对话”、“现代城对话”以及最后的“一线写真”——和具体的活生生的当代普通人的对话,来讲一个“从西兴出发”的概念。

©王大中(杭州)《现代城》

250X165cm 参展作品10幅

主持人:谢谢沈珂老师,咱们这个展览最核心的元素是诗,其实,诗本身就是无中生有的,这也是它的力量。

我举个例子,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圣杜甫,他写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是看得见的风景,但是他马上接上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又是看不见无中生有的想象。此外,诗也是点石成金的力量,你看浙东唐诗之路上一座原本普普通通的天姥山,被李白一写就名传后世成为不朽名篇,这就是点石成金。而且,诗最终又是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就是你知道好但又说不清好在哪里。

晓军老师您好,您是滨江区摄影家协会主席,一直就生活在滨江,最知道西兴到底好在哪里。那么,这次您如何通过镜头来发现西兴的奇妙之处?今天这个影展令人欣喜,在我们眼前用影像构建出了一个体现共同富裕基因的“西兴图景”,这超越了从前拍古镇日常生活为主的“传统模式”,而是以西兴为“圆点”,串连起了浙东运河、海上丝路、浙东诗路的“线”,划出了以高新区(滨江)为圆心的大杭州共同富裕之“片”。您对此有何感想与评价?

李晓军:我既是驻地创作的推动者,把驻地创作活动搞起来推出去,又自己参与其中,感受非常深刻。首先要感谢省摄影家协会、市摄影家协会对滨江区摄影家协会的大力支持,同时也要感谢策展人沈珂老师,他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可能只有我们驻地创作的人才能够体会到沈老师的呕心沥血。

说起“浙东唐诗之路——从西兴出发”,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西兴。我从1999年开始到滨江工作,20多年了,第一站工作地就在西兴老街附近,所以对老街比较了解,但同时又有一种陌生感。以前对西兴的历史文化研究得不深,通过驻地创作重新做了很多功课,更加深了对西兴以及周边(滨江)的了解。

西兴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吴越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在此筑城拒吴而得名,当时叫“固陵”,西施就是从这里梳妆打扮后上船被送往吴国,现在西兴老街上还有“妆亭”这一地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有一次去绍兴祭拜大禹陵,随从的一个张姓妃子病死了,就下葬在西兴附近的井山坞。历代诗人踏上浙东这片山水,西兴是绕不过去的一个点,唐代有众多文人学士闻名来浙东游览,他们从北方一路下来,过钱塘江就是西兴,再通过浙东运河进入到绍兴、嵊州、新昌、天台。

据了解,载入《全唐诗》的来浙东的诗人就有278人,他们沿途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成就了“浙东唐诗之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写这首老少皆知的诗人贺知章就是从西兴出发到长安做官,80多岁又通过西兴回到老家……。

西兴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包括遗留下来的历史古迹也很多,对西兴历史的了解也促使我沉下心来去挖掘西兴的人文,所以我主要创作的方向也是围绕着西兴人,通过西兴人的生活,反映西兴老街古朴气息中浸透着的烟火气,以及当下西兴人日常的生活态度。诗路是一个物理空间的概念,我想诗路不仅仅只是河流、山川和建筑,还可以延伸到更大的空间,在古诗意中求取新意,实现从表象到意象的转换。通过与古人的对话,找着与古人一脉相承的气息,从而把西兴人从容的面庞溶入到诗意之中。

©叶文龙(台州)《诗路山水》

150X200cm 参展作品7幅

主持人:接下来我想请每一位嘉宾都“从西兴出发”,向现场和在线的观众发出一个观看的邀约,继续这场流动的盛宴。

毛小芳:“从西兴出发”,省摄协今年有三个很重要的活动,8月30日在富阳公望美术馆有宋韵第三届影像西湖艺术现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看的展览。11月在丽水会做第二届浙江摄影艺术周,有非常丰富的内容,有浙江省第19届摄影艺术展,有浙江青年艺术大展,有各项活动,有中小学摄影展,有各个机构过来的摄影展,也有各个影像机构做的各项活动。第三个活动大概在10月、11月,瓯江山水诗路的当代影像大展,在浙江展览馆,也是一个非常值得一看的展览。杭州的展览非常丰富多彩,欢迎各位朋友到现场观看。

张友国:我有两个邀约:一个邀约是请大家“从西兴出发”,沿着浙东运河到萧山、绍兴,到余姚,到宁波,甚至走到入海口。浙东这条河的创作营还在创作之中,下一步还会有一些创作活动,也会组织作品讲评会,欢迎大家参加。在适当的时候,我们还会组织浙东运河相关摄影展。

第二个邀约,请大家参加9月底举办的“最忆杭州”新风景摄影大展。我们希望“最忆杭州”是一个不一样的展览,有特色、有主题、有温度。热忱欢迎大家参与创作,我们也愿意为大家的创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戚向阳:“从西兴出发”,咱们跳出西兴看西兴。从杭州出发,跳出杭州看杭州。近年来许多摄影骨干热衷于多主题拍摄,积累了大量的图片,但对于整理编辑或多或少有一些困惑。在市文联的支持下,我们正着手筹办图书编辑工作坊,邀约国内的行家里手为我们答疑解惑,届时将通过杭州市摄影家协会公众号发布信息,欢迎有志于全面提高自己摄影能力,尤其是编辑能力的朋友积极参与。

沈珂:我向有志向和有能力创作的艺术家发出邀约。艺术家驻地创作这种形式虽然在国外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但是在国内还不太多,最近十多年在国内一些美术馆、博物馆陆续地出现过,但大部分的驻地创作时间不是特别长。这种有效灵活的而且可以把艺术家聚集在一起相互借鉴、形成合力的创作模式目前在浙江已经进入到官方机构平台,这点非常难能可贵。我个人认为在这方面我们浙江又走在了前面。艺术家驻地创作充分发挥了艺术家的能量,借用公共资源,再借用艺术家的影响力和能量,这种创作方式将带来很大的共振效应。现在的艺术和文化各个层面都是多维多元的,群众性的文化在国内很丰富,但是真正影响时代走向的是艺术家群体的思维逻辑和行动方式。邀请广大有志向和有能力创作的艺术家尽可能融入到浙江公共资源平台下的驻地创作。

李晓军:我邀约大家继续“从西兴出发”,再来西兴,就在西兴,西兴是一个点,给大家推荐的一条路是西兴2500年的历史文化到西兴物联网园区,这里有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一座丰富的金矿。再延伸下去的一个点是奥体中心,就是大小莲花,亚运会就在西兴举办。作为东道主,作为滨江协会主席,我诚挚地邀请大家到西兴来创作,可以走进西兴老街,可以走进物联网园区,可以走进亚运会主办地大小莲花,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主持人:谢谢晓军老师,让起点又回到了终点,从西兴出发,再回到西兴。那么,我也在这里发出一个邀约,今天余杭区摄协的潘杰老师也在这儿,今年年底我们会在杭州启动另外一条重要的河流——苕溪影像大展,期待大家届时来观摩余杭区摄协主办的的苕溪影展。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