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整版 | 富春山历史图像志换新颜——影像如何诠释美与共的山水自然美学

作者:偲琪 2022-09-08 阅读:6566
  
核心提示:由浙江省文联和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大型艺术展览第三届影像西湖艺术现场——“宋韵迹忆”全省主题影像创作成果展于8月底在公望美术馆开展,主题为“来回 山居 之间”,通过影像展示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富春山文脉,以此激活富春山居的人文基因和精神密码。

由浙江省文联和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大型艺术展览第三届影像西湖艺术现场——“宋韵迹忆”全省主题影像创作成果展于8月底在公望美术馆开展,主题为“来回 山居 之间”,通过影像展示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富春山文脉,以此激活富春山居的人文基因和精神密码。

本期通过对“宋韵文化”当下智识性的理解与运用,来探讨并挖掘山水影像的人文新面貌。

曾翰 《富春山居图考》

本次展览汇集的60多位艺术家们,不仅仅是以《富春山居图》为名,更是在延伸的山水情境中寄兴于山水之间。艺术家们与文人诗性之情走向了丰厚久远的融合,这是集宋韵山水思想之大成背后中“知行合一”的体现,其透露的宋理之学在此为摄影观者提供了观看之道。

汤国《漫长的瞬间1》

多位国内知名艺术家走进富春山居,以富阳、桐庐、建德山水文化基因为思考内核,以“行走”为方法,“来回”为状态,结合宋代理学的“全景山水,天理世界”思路,追寻浙江山水思想,秉持“依于仁,游于艺”之精神,游走于富春山水之间,置身于真实山水在场,体会行者身份。

符号《假山水》

“游历”和“感受”是通过中国传统山水世界观进行感悟和表达的重要方法,其建构在艺术家主体当下的在场,以及山水经验共鸣的不在场之间,是创作山水影像作品的基本方法。“来回”是经验者个体,反复从身体力行到精神回应的不断推衍。自古山水的个人经验来自于“自然”与“心象”,获得这份本质的方式是在山水间来回游走和感悟。临古而存今,则是来回之间的本意,也是“间”文化在山水思想过程中不可逝去的能量场。

严善錞 《富春山水》18 铜版

从气韵到灵韵

沉浸式体味宋韵文化

“宋韵迹忆”影像西湖首次以“韵”的意义,作为流动意向,去拓展我们理解山水人文史诗的重要维度,完成对富春山居山水文化复兴的新探索。本次展览意在打开影像的能量场,以新的展览方式去探索山水创作的新方法、新观念、新视界

刘轶恒《山水迹-富春》之一

从绘画走出的“气韵”在于观者内外兼修,体悟宇宙洪荒,不断尝试并重新把握影像创作中的“灵韵”本质。如何从“气韵”走向“灵韵”,其探索的路径在此或许就是对“宋韵”理解的艺术实践、方法习得和目标追求。

孙毛亦成《富春行记》

“在此,我们试图知道:西湖的格局不仅是杭州,富春的格局不仅是山居,山水的格局不仅是江南,摄影的格局不仅是图像,宋韵的格局不仅是词赋……但值得肯定的是,艺术的格局却在于‘天地和人间’。”策展人宋振熙如是说。

席昊鑫《奇达村景》

“山居”以富春山居为地域隐喻,作为山水世界观展开讨论的具体支点。此次展览共分为四大板块:第一板块以“行者必有来回”为主题,强调特邀艺术家通过真实行走山水之间,寻找宋韵山水创作迹忆,以“寻宋”、“游宋”为主方法。第二板块作品单元“志者常在赏探”,艺术家们以“大山水”为地理概念,突出宋韵的美学灵魂,这是一种“赏宋”、“探宋”的图像展示。第三板块历史摄影文献单元“居者久为俯阅”,以富春江历史图像文献为主要内容,让我们从山水迹忆中寻找自古传承而来的宋韵精神,此为“阅宋”。第四板块田野单元“传者生生之间”,则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宋振带队前往富阳大同造纸村进行田野行走,了解古法造纸技术,传承宋韵技艺和文化精神,这又体现了“传宋”的概念。展览步步探索宋韵迹忆和摄影方法,山水心源理形融汇。

许力《枕石》

本次展览亦是作为“宋韵迹忆”全省影像主题创作工程一项重要事件,正是通过对“宋韵文化”当下智识性的理解与运用,来解决山水与人文影像的专项问题。通过影像展示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富春山文脉,把宋韵文化在富春的“诗”与“史”中变成线下沉浸式、可体验的场景,以此激活富春山居的人文基因和精神密码,诠释美美与共的中国山水文化自然美学

取象游历

身即山川

此次展览面向摄影艺术家,将“来回·山居·之间”的场域搬至展览现场。从特邀艺术家到征集艺术家,从驻地创作到全国响应。参加本次展览的作品都以宋韵理学所提倡的“情理共在,天理世界”与“取象游历、身即山川”为创作指导思想,其带来的宋韵迹忆扎落于作品的诗性、神秘性、崇高感,强调艺术创作者和世界对象的身心合一

王若邦《渔否-网》

展览整体从一个主体虚构叙事展开,以江上行走的视频为序曲,《富春山居图》中出现的8个人物为虚构身份,形成他们在同一时空下来回富春山间行走的叙事模式,形成特有的展览观看线索。现场通过画中造境的方式,如瀑布、船、桥、亭、径等,让观众通过点景人物的视角观看周围的作品,使之沉浸至展览叙事之中。展厅中选取了不同时代的人形成的关于富春山水的经典文献,在多维时空的相隔中形成某种来回的对话。展览空间内使用的搭建材料多以木、竹为主,营造宋代古韵的形貌氛围的同时也增加了诗性感。

汪建伟《回青归绿》2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艺术活动广邀各行各业的人文艺术爱好者,作为相对于居于世间,入世于城市中的被动者,来到富春两岸,洞察作为人文时刻的历史山影。以“田野调查”的方式,游走于富春山水之间。他们不断和古者相遇,在现实与历史中来回,不断建构山水新美学的可能性;感悟非现实性绘画山水所带来的气韵,完成即时性的摄影“灵韵”视界再造。

张兰坡《巨人传》4

在这片土地上,不仅有山水之永恒,更有世代人杰驻守的身影。文化的传承,默默地坚守、一个又一个的永恒群像瞬间。那些不被重视的文化传承背后,凝固成芸芸之山,形成踏浪破堑、摧枯拉朽之势,用无名者的存在铸就了有名时代的山河繁荣。

颜静文《何处去3》

“赏”,古意又通“尚”,是艺术家们在不断建构山水新美学中进行的某种实验。“探”,则成为一种研究,是艺术家们在重新寻找山水世界观脉络中的一种自我发问。此次展览,我们将看到的不仅仅是富春山水,而是带有山水趣味基因映照下的自然对象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