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中国摄影艺术节展览 | 精心策展精美设计,精品汇集精彩纷呈

来源:中国摄影报作者:朴新成 2023-06-21 阅读:2116
  
核心提示:本届艺术节首次设置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摄影)致敬展,除展出第十四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者作品之外,还呈现了中国摄影家协会近两年来的重大展览和品牌展览。 此外,位于三门峡的中国摄影艺术馆还举办了丰富多样的展览。

6月18日,第十四届中国摄影艺术节暨第五届天鹅之城——中国三门峡自然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在三门峡国际文博城开幕。 本届艺术节首次设置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摄影)致敬展,除展出第十四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者作品之外,还呈现了中国摄影家协会近两年来的重大展览和品牌展览。 此外,位于三门峡的中国摄影艺术馆还举办了丰富多样的展览。

策展提升观感,金像引领风尚

第十四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展览现场视频

第十四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展览现场。陈黎明 摄

走进三门峡文博城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第十四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者作品展”的前言和所有获奖者不同风格的海报。本次展览采用专业策展方式,凸显每位金像奖获奖者的独特创作理念与影像表达,充分体现金像奖引领时代风尚的标杆作用。

第十四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者海报墙。陈黎明 摄

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摄影)致敬展现场。张双双 摄

走过声光电营造的“光影之路”,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摄影)致敬展便呈现在眼前。足以与世界顶尖战地摄影记者比肩的张崇岫老人那些凝结着鲜血与智慧、勇气与精神的摄影作品,代表了中国战地摄影的高度和水平。他为并肩作战的战友们记录、留存的不朽画面,更是展现中国军队伟大英雄主义气概的艺术珍品。一生奉献给新闻摄影的蒋铎半个多世纪拍摄的作品,反映的多是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他日积月累,不断超越,将摄影的形与意熔于一炉,淬炼出质朴自然的新闻摄影风格,留下了一大批生动鲜活、凝结历史、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动人瞬间。

第十四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纪实类展览现场。张双双 摄

纪实类展区根据每位获奖者不同的主题,将展墙做了不同色彩的区分,有着与主题相吻合的象征意义,如刘新武作品《院士风采》展墙为红色、郑龙华作品《同在蓝天下》展墙为蓝色、王卫光作品《巴西——足球王国》展墙为黄绿色等,篇首的色彩与其统一,便于观者检索。图片说明标签并没有像以往一样贴在每张照片的下面,而是按照照片的悬挂位置与顺序集中粘贴,这样更便于影像的观看。据纪实类作品策展人、中国摄协副主席刘鲁豫介绍,为了更充分展示获奖者的成就,墙面布局像做书一样将每组作品进行了内容和视觉上的编辑,作品大小对比、互相叠放、错落有致,形成了连贯性和有节奏感的观展体验,更有巨幅作品满铺墙面,增强了沉浸感,比如《院士风采》系列照片大小就是整齐划一,而且还将院士们名字做成金色字粘贴在展墙上;罗勇作品《中原乡亲》中的一幅则铺满了整面展墙;每一幅照片在“只照画,不照墙”的专业灯光照射下,显得更加厚重沉稳,凸显纪实摄影特色。

第十四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艺术类展览现场。徐晓刚 摄

艺术类展区对各种装置的运用更有新意,展区内的圆柱四周悬挂的是用胶片打印的获奖者作品,正面是光面的正像,背面是亚光的反像,趣味性十足。颜劲松的作品在输出上极为考究,用了哈内姆勒硫化钡艺术纸和最新的金属纸,让照片色彩和质感得到了还原。颜劲松和申云峰还分别将与自己作品有关的各种渔具和绿色植物搬进了展场,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加深对他们作品的理解。赵欣的作品展区,除了墙上的作品之外,还悬挂了几块亚克力板。据策展人胡国庆介绍,板上的作品和梳理创作过程的手写文字是通过分层打印的技术制作的,有几种颜色就打印了几次。李铁强的作品展区,为了更好地表现少林武僧的功夫,用镭射影像的投影装置,从半透明的幕布后面进行投射,让演武的视频既能从幕布上播放,也能投射到地面,让观众产生沉浸感。蒋澍结合自己平时做策展人的经验告诉本报记者,用10个iPad呈现系列作品《手机迷思》是为了将作品题材与展览媒介相结合,而且故意将作品做小反而能引起观众的注意。他的另外一件作品是根据梦境创作的,先画出线描稿,然后再完成拍摄。在做展览的时候,他希望将此做一个三维立体的作品,于是想到了用铁丝做成马的形状,装上背板,再用全息机呈现人物形象,让作品更具科技感。在另一面展墙上,蒋澍将照片做成窗户形式,窗户背后是说明创作理念的文字,打开就可以看到,整个展区充满实验性。

第十四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商业类展览现场。陈黎明 摄

在商业类展区,付增凯和徐淑凯的作品风格差异很大,在传统的照片和灯箱装置之外,策展人还加入了无缝背景纸的元素——用金银两色的箔纸代替了普通的黑白两色背景纸,让整个展区更加炫酷,而且将两位摄影家的作品自然地区分开来。

展现空间美学,下足互动功夫

第28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原作收藏展现场。陈黎明 摄

“我最喜爱的国展照片”观众互动区现场。张双双 摄

第28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原作收藏展现场。徐晓刚 摄

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简称“全国影展”)是中国摄协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规模最大的品牌活动,自1957年创办以来,见证沧桑巨变,坚持时代写真,推出的逾万幅佳作记录了国家民族的光辉历程,也留住了平凡而伟大的家国梦想。第27届全国影展首次尝试入展作品收藏级制作和原作形态展示,第28届全国影展延续了这一概念,并在操作的专业性方面有所提升。“第28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原作收藏展”在本届中国摄影艺术节亮相,这些收藏级照片涵盖了纪录类、艺术类、创意和商业类的全部入展作品。展览还增设了多媒体展区和互动项目,试图建构起完整的展览观看与表达。诚邀现场观众参与互动,扫码投票选出最心仪的作品,实时结果即在屏幕上滚动呈现。大家选出的作品也就共同生成了动态影像“我最喜爱的国展照片”,同时也为全国影展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撑。

观众在 “合影墙”前拍照留影。张双双 摄

观众在 “合影墙”前拍照留影。张双双 摄

在“第28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原作收藏展”旁边,是一面由两个镜框组成的“合影墙”,背景是由人工智能合成的手机镜头、相机镜头和无人机图案;另外一个打卡点是由“两方一圆”三面镜子组成的“自拍墙”,镜子是取景框和镜头的造型,让观众在自拍的时候能够将本届艺术节的标识拍进照片中,人们在观展的同时都争相在这些地方拍照留念。

观众在 “合影墙”前拍照留影。陈黎明 摄

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是中国摄协举办的重要品牌活动之一,已经成为中国举办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国际摄影艺术展览活动之一,成为中国摄影界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是世界各国摄影人切磋技艺、展示才华、分享佳作的平台。本届国际影展的入展作品题材多样、异彩纷呈,凝结着中外摄影人对时代、对生活的思考,对摄影新观念的探索,很多作品创新了摄影表达方式。

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现场圆孔装置。张双双 摄

中国摄协副主席宋靖是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她认为文化需要互鉴,发展需要沟通,希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表述,积极发挥摄影文化的传播作用,用影像推进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加强与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在蔚蓝色星球里面闪烁着人类文明的光芒”是宋靖的策展理念,所以整个展览四周的背景墙都被设计成了蓝色,上面的白色引导线将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作品连在一起,一束束灯光打到照片上,一幅幅照片宛如天空中点点繁星。

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现场。陈黎明 摄

展览的外墙有5个圆孔,中间的圆孔是一个装置,站在远处看,里面会有一本书自动翻页,展示书中的照片,走进圆孔会触动感应装置,书会变得半透明,这样观众就能够看到里面悬挂的作品,增强了互动性。其余的几个圆孔让人有一种“五步一景”的感觉,通过不同的圆孔能够看到不同的作品,很好地利用了展陈空间。

影像见证时代,品牌彰显力量

“筑梦——我们的新时代摄影作品展”现场。徐晓刚 摄

“筑梦——我们的新时代摄影作品展”现场。徐晓刚 摄

“筑梦——我们的新时代摄影作品展”由中宣部、中国文联共同主办,中宣部文艺局、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承办。本次展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用情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精心描绘新时代的宏阔画卷和真实影像,艺术展现中国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和追梦筑梦的信念信心。本次展览于2022年10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后,260天的展期中约有130万观众到场观展,其中党员领导干部约占2/3。

“一起向未来——中国冰雪运动摄影大展”展览现场。徐晓刚 摄

“一起向未来——中国冰雪运动摄影大展”展览现场。陈黎明 摄

由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本报承办的“一起向未来——中国冰雪运动摄影大展”共展出58幅作品。此次展览独具匠心地将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重要讲话中提及的意蕴隽永的场面进行了视觉化呈现,还集纳了中国摄影家协会北京冬奥会摄影小分队队员用心、用情、用力构筑的影像记录,囊括了全国各地摄影师锚定冬奥和冰雪主题的倾情创作,不仅见证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当今时代的生动实践,也反映了新的时代精神与历史方位对摄影的巨大影响。

中国摄协团体会员单位联展现场。陈黎明 摄

中国摄协团体会员单位联展现场。徐晓刚 摄

以“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中国摄影家协会团体会员单位联展共有30家地方团体会员单位和13家产行业团体会员单位参展,展出作品约400幅。

题材广泛多元,内容丰富多彩

除了三门峡国际文博城精彩纷呈的展览之外,中国摄影艺术馆举办的展览也让本届艺术节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元。

第五届天鹅之城——中国三门峡自然生态国际摄影大展现场。徐晓刚 摄

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和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天鹅之城——中国三门峡自然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共展出作品114幅/组,6件视频作品。本届大展始终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核心理念,坚持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向世界贡献中国的生态智慧。人类命运是一个共同体已成为共识,而生态是人类命运永恒的共同体,由人与自然构成的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更是血肉相连、荣辱与共。已经走过8年历程的中国三门峡自然生态国际摄影大展,正是基于这一认知与重托,孜孜以求、不敢懈怠,希望更多的人自觉参与人类生态文明构建。

能见度——中青年摄影人才培养计划学员作品展现场。徐晓刚 摄

中青年摄影人才培养计划培训班是中国摄影家协会的主体培训班次,通过培训加强对中青年摄影人才的团结引导、联络沟通,搭建成长平台。2016年以来,中青年摄影人才培养计划已举办了五期培训班,培训学员约250人。“能见度——中青年摄影人才培养计划学员作品展”遴选了已经和即将参加中青年培训班的14位学员的作品,其中有些是新近创作的,也有些长期项目在以往基础上又补充了延续性的新作品。他们有的记录劳动者在追求美好生活道路上的不懈努力,有的关注大时代下个体的命运改变,有的表达普通人对家庭和亲人的眷眷深情,有的捡拾所居之城发展变迁的光影碎片,有的传达基于自身生命体验的内心独白,有的尝试不同媒材与工艺的各种可能……多样性和差异性是考量的主要因素,让观众可以从中管窥中国摄影中生代创作者在不同领域所进行的个性化探索。

《玛纳斯》,传唱在新时代摄影展现场。李奥 摄

柯尔克孜族历史史诗《玛纳斯》是我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千百年来,《玛纳斯》口耳相传,诠释了柯尔克孜人顽强不屈、团结一致的民族精神。为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国文联关于文化润疆工作精神,2022年7月25日至30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指导部署、北京摄影函授学院组织实施的“摄影家走基层 助力乡村振兴——走进特克斯”系列活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举办。活动中,摄影人为《玛纳斯》老中青少四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拍摄肖像照并录制8K高清影像,留下了他们真实、动人的瞬间。“《玛纳斯》,传唱在新时代摄影展”以图片和视频结合的形式展示这些影像,旨在弘扬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玛纳斯》进一步数字化,让《玛纳斯》传唱在新时代,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展览现场摆放了白毡帽、塔合亚和草原石人拓片,体现了当地的民族风情,让整个展览更加立体。

“一张照片”《大众摄影》作者联展现场。张双双 摄

由《大众摄影》杂志社策划的展览“一张照片”,展出了近3年来《大众摄影》杂志社作者的精选作品,每人1张。展览作品涵盖面广,参展人员涉及不同领域,所有作品均为首展。展览通过同一尺幅的展现手法,让观众去感受摄影家要表达的思想和意图。

“人民的风采”主题摄影展现场。张双双 摄

此外,中国摄影艺术馆还集纳了“人民的风采”献礼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摄影展、“我眼中的大美中原”河南省优秀摄影作品展、“新时代 这十年”崤函蝶变展、“绿水青山,生物多样”特约作品展览、“百年仰韶”摄影展、“地球无言”王琛个人作品展、“从蒸汽时代到高铁时代”原瑞伦50年铁路纪实摄影作品展、“河洛记”高均海个人作品展、甘肃摄影史略经典作品展、“神秘的尼泊尔”摄影展、“新时代 新生活”摄影展的优秀作品。

展览现场。张双双 摄

作品紧贴时代,展览引发热议

中国摄协顾问朱宪民在观看了展览之后表示,本次展览内容丰富,与时代紧密相连,展现了新时代气象,体现了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照片制作工艺精良,展陈方式与时代同步,呈现出的视觉效果令人耳目一新。

展览现场。徐晓刚 摄

湖北省摄影家协会驻会副主席虞旻子认为,获得中国摄影金像奖的很多摄影师都在某个领域里深耕几十年,而且将自己的作品与艺术呈现完美结合,这一点非常难得。展陈方式非常丰富,动静结合,再加上新颖的装置,非常好地利用了展览空间,提升了人们的观展感受。

展览现场。陈黎明 摄

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主席王小川在观看了展览之后表示,本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的作品时代气息非常浓厚,符合新时代气质。在展陈方式上一改以往平面化的呈现,将装置艺术和摄影作品有机结合,让整个展览更加立体化、多元化。

展览现场。陈黎明 摄

河北省摄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汪素芳认为,此次中国摄影艺术节上举办的展览均有独特的作品风格和展陈风格。除了新鲜出炉的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者作品之外,观众还可一次性集中观览和回顾近年来中国摄协举办的重要展览,并通过影像作品感受近几年社会发展的重大变革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无论从现场作品、作者,还是观众、爱好者,都可以看到,摄影界老中青少四世同堂,代代传承,不断创新创造,生生不息。大家以摄影为媒,传播思想,凝聚共识;传递感情,凝聚友谊;传播艺术,凝聚力量。

展览现场。张双双 摄

现场的观众纷纷在自己心仪的摄影作品前与作者合影留念,在别具一格有着强烈设计元素的互动区自拍。

来自兰州的摄影爱好者魏文德在看了展览之后感触很深。他说:“很多摄影家通过作品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得很充分,他们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放到作品中,这种精神非常值得广大摄影人学习。另外,展陈方式非常有新意,给我带来很多启发。”

展览现场。陈黎明 摄

三门峡市民宋先生在展览开幕当天便带着孩子来观展。他说:“展览很震撼,很有艺术性,无论拍摄的是风景,还是人物,艺术家们都从不同的视角展现出中国近年来的发展变化。画面虽然是静止的,但给人带来的感受却是生动的,观看这些摄影作品,对我正在上小学的儿子也是一次很好的艺术熏陶。”

展览现场。张双双 摄

江苏省苏州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郁大波认为,本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者作品展览,结合每位获奖者的作品特色,合理规划,结构明晰,精心布局,专业的灯光、别具特色的影像装置、独特的呈现、精致的输出与装裱,无不营造出专业的影像氛围。好的作品需要好的呈现,专业策展的理念,是展览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来源:中国摄影报

文:朴新成

视频拍摄制作:付锐、杨家淼、郭亚兴、董兴库、张玮琛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