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澍:第14届中国摄影金像奖拟获奖人摄影作品 — 艺术摄影类

来源:中国摄影网 责编:周怡濛 2023-05-155246

《数字家庭》

《出门要扫码》

《外面的世界》

《找什么?》(该作品曾入选中国第18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我和你”主题单元)

《表情包》(该作品曾入选中国第18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我和你”主题单元)

《饭局》

《网红》

《提线木偶》(该作品曾入选中国第18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我和你”主题单元)

《黑洞》

《数字时代的观展方式》

《逃离》

《看见自己》系列(一):关于展览与艺术 --《想象空间》 那一天,当我站在展场时,脑袋里忽然风云际会,很多看似不合逻辑的元素,虚妄地交错在一起,呈现了一个超现实的世界,一个想像的梦幻空间。

《看见自己》系列一:关于展览与艺术 --《艺术之旅》 我喜欢旅行,发现还有许多艺术之旅亟待我去开始,在那里会找到穿越时空的浪漫情怀。

《看见自己》系列(一):关于展览与艺术 --《云观看》 疫情的到来,改变了我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科技的发展,可以让我在“云上”观赏,线上文化娱乐成为流行的新方式。

《看见自己》系列(一):关于展览与艺术 --《博物馆头脑风暴》 身处这独特的艺术空间时会发生什么,以及最终,与艺术邂逅之后,会从中收获什么?

《看见自己》系列(一):关于展览与艺术 --《展览开幕前的最后一次检查》

《看见自己》系列(二):关于阅读与文学 --《充电》(该作品曾入选第28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创意与商业类) 我将自己归为内向者,往往会选择一个安静的空间充电,让自己来获得安全感。

《看见自己》系列(二):关于阅读与文学 --《追忆》 在很大程度上,我得益于小说在不断地扩大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心灵,让我到无数具有挑战的地域去旅行。

《看见自己》系列(二):关于阅读与文学 --《太空舱》(该作品曾入选第28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艺术类) 作家通过创作一部小说在创作一个世界,纸上只要几句话,我就能飞越无数的故事和时空,到达一个外层空间或者其它神奇的世界。

《看见自己》系列(二):关于阅读与文学 --《一个人,应该是怎么样的?》 文学作品有一种永恒的力量和长久的生命力,通过阅读,帮助我成长,而且不断地同我进行一种非常深刻的、有挑战性的伦理探究:一个人,应该是怎么样的?

《看见自己》系列(三):关于梦、回忆和心理 --《坠马前夜的梦》 梦是我自身内部的电影院,是情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看见自己》系列(三):关于梦、回忆和心理 --《恐龙的梦》 小时候经常梦见恐龙,很害怕,总是想跑,梦总是以恐龙的一张大嘴咬住我结束。直到有一次,我突然想到,应该拿起宝剑,于是,我持剑向着恐龙的冲去,然后梦醒了。后来,恐龙就不来了。

《看见自己》系列(三):关于梦、回忆和心理 --《我的第一台相机》 一个小男孩长大以后,身边总是放着一台海鸥205相机,那是他在考上大学时爸爸奖励给他的,相机虽然旧了,但是它构成了小男孩成长的历史。

《看见自己》系列(三):关于梦、回忆和心理 --《纸飞机》(该作品曾入选第28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艺术类) 我们的人生一直处在一个改变的过程中,从出生到死亡的这个永远的脉络上,每个人都是孤岛,只是看看要不要借助工具或者接纳外力来帮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看见自己》系列(三):关于梦、回忆和心理 --《不囿于物,不萦于心》 隔离是疫情期间的特殊措施,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新体验。以后,当我回忆起这次疫情,虽短暂囿于室内,此后我的人生会更加惜物爱人,让这一段经历配得上这世界所有的美好。

《看见自己》系列(三):关于梦、回忆和心理 --《世界那么大,我想再去走走》

《看见自己》系列(三):关于梦、回忆和心理 --《留住时间》(该作品曾入选第28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艺术类) 孩童时代总是觉得时间过得太慢,每天都在抱怨为什么还不下课?隔壁班的那个女孩为什么还没经过我的窗前?步入中年后,则正相反。

《看见自己》系列(三):关于梦、回忆和心理 --《镜像》 镜子完全局限于表面,透过这面镜子所描绘的脸孔不能表达一个人真实的本性,只能提供一个外貌。而真正的面目似乎已遗失在镜像里,或者遗失在观看映像的凝视中。

《看见自己》系列(三):关于梦、回忆和心理 --《连接》 人存在着两个层面的自我,能够自己跟自己对话,把自己当成一个对象来观察了解、喜欢、鞭策、评估等等。

《看见自己》系列(三):关于梦、回忆和心理 --《掰腕》 关注内心的冲突,是因为我的人格充满了一种对立性。人生不是一个完成品,而是一个不断挣扎、奋斗、失败、再奋斗的过程,这种努力本身自有其价值所在。

查看大图 全部展开 21/272

《数字家庭》

《出门要扫码》

《外面的世界》

《找什么?》(该作品曾入选中国第18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我和你”主题单元)

《表情包》(该作品曾入选中国第18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我和你”主题单元)

《饭局》

《网红》

《提线木偶》(该作品曾入选中国第18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我和你”主题单元)

《黑洞》

《数字时代的观展方式》

《逃离》

《看见自己》系列(一):关于展览与艺术 --《想象空间》 那一天,当我站在展场时,脑袋里忽然风云际会,很多看似不合逻辑的元素,虚妄地交错在一起,呈现了一个超现实的世界,一个想像的梦幻空间。

《看见自己》系列一:关于展览与艺术 --《艺术之旅》 我喜欢旅行,发现还有许多艺术之旅亟待我去开始,在那里会找到穿越时空的浪漫情怀。

《看见自己》系列(一):关于展览与艺术 --《云观看》 疫情的到来,改变了我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科技的发展,可以让我在“云上”观赏,线上文化娱乐成为流行的新方式。

《看见自己》系列(一):关于展览与艺术 --《博物馆头脑风暴》 身处这独特的艺术空间时会发生什么,以及最终,与艺术邂逅之后,会从中收获什么?

《看见自己》系列(一):关于展览与艺术 --《展览开幕前的最后一次检查》

《看见自己》系列(二):关于阅读与文学 --《充电》(该作品曾入选第28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创意与商业类) 我将自己归为内向者,往往会选择一个安静的空间充电,让自己来获得安全感。

《看见自己》系列(二):关于阅读与文学 --《追忆》 在很大程度上,我得益于小说在不断地扩大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心灵,让我到无数具有挑战的地域去旅行。

《看见自己》系列(二):关于阅读与文学 --《太空舱》(该作品曾入选第28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艺术类) 作家通过创作一部小说在创作一个世界,纸上只要几句话,我就能飞越无数的故事和时空,到达一个外层空间或者其它神奇的世界。

《看见自己》系列(二):关于阅读与文学 --《一个人,应该是怎么样的?》 文学作品有一种永恒的力量和长久的生命力,通过阅读,帮助我成长,而且不断地同我进行一种非常深刻的、有挑战性的伦理探究:一个人,应该是怎么样的?

《看见自己》系列(三):关于梦、回忆和心理 --《坠马前夜的梦》 梦是我自身内部的电影院,是情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看见自己》系列(三):关于梦、回忆和心理 --《恐龙的梦》 小时候经常梦见恐龙,很害怕,总是想跑,梦总是以恐龙的一张大嘴咬住我结束。直到有一次,我突然想到,应该拿起宝剑,于是,我持剑向着恐龙的冲去,然后梦醒了。后来,恐龙就不来了。

《看见自己》系列(三):关于梦、回忆和心理 --《我的第一台相机》 一个小男孩长大以后,身边总是放着一台海鸥205相机,那是他在考上大学时爸爸奖励给他的,相机虽然旧了,但是它构成了小男孩成长的历史。

《看见自己》系列(三):关于梦、回忆和心理 --《纸飞机》(该作品曾入选第28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艺术类) 我们的人生一直处在一个改变的过程中,从出生到死亡的这个永远的脉络上,每个人都是孤岛,只是看看要不要借助工具或者接纳外力来帮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看见自己》系列(三):关于梦、回忆和心理 --《不囿于物,不萦于心》 隔离是疫情期间的特殊措施,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新体验。以后,当我回忆起这次疫情,虽短暂囿于室内,此后我的人生会更加惜物爱人,让这一段经历配得上这世界所有的美好。

《看见自己》系列(三):关于梦、回忆和心理 --《世界那么大,我想再去走走》

《看见自己》系列(三):关于梦、回忆和心理 --《留住时间》(该作品曾入选第28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艺术类) 孩童时代总是觉得时间过得太慢,每天都在抱怨为什么还不下课?隔壁班的那个女孩为什么还没经过我的窗前?步入中年后,则正相反。

《看见自己》系列(三):关于梦、回忆和心理 --《镜像》 镜子完全局限于表面,透过这面镜子所描绘的脸孔不能表达一个人真实的本性,只能提供一个外貌。而真正的面目似乎已遗失在镜像里,或者遗失在观看映像的凝视中。

《看见自己》系列(三):关于梦、回忆和心理 --《连接》 人存在着两个层面的自我,能够自己跟自己对话,把自己当成一个对象来观察了解、喜欢、鞭策、评估等等。

《看见自己》系列(三):关于梦、回忆和心理 --《掰腕》 关注内心的冲突,是因为我的人格充满了一种对立性。人生不是一个完成品,而是一个不断挣扎、奋斗、失败、再奋斗的过程,这种努力本身自有其价值所在。

姓名:蒋澍

笔名:秋色梧桐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67-11-30

政治面貌:其他

学历:大学

工作单位:南京欣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职务:总经理

职称:中级 工程师

籍贯:江苏省 - 南京市 - 玄武区

摄影工作经历:

江苏省摄协新文艺群体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多次在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江苏省摄影艺术展览、长三角三省一市摄影发展联盟交流展等担任策展人。

摄影作品:

组照11幅《手机迷思》

伴随着人工智能的成长,世界开始天翻地覆,智能手机一步步地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工具,极大扩展了我们交际的虚拟空间、摄取知识的空间及自我表现的空间,给人生带来更大的乐趣,随之而来是我们对它越来越深的依赖。我们被眼前的这个屏幕迷住了,逐渐上瘾。手机成了我们人生的另一种入口,这个入口不仅让我们与这个世界相连,事实上它已经成为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彼此纠缠,难以割舍。这个巴掌大的小东西,让我们太过相信它,可很少有人意识到,有时这种手机的“奴役”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反噬我们。究竟是它在无形中操控了我们,还是我们在很傻地利用了它的智能化?现实生活中真的把手机甩开,可能吗?我想这基本不可能。在应对手机带来的新生活的时候,头脑和生活本身之间出现了裂缝,所以我们充满了困惑,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

组照19幅《看见自己》系列

关于梦境、回忆、想象、情绪、认知的自我描绘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推荐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