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滕彬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62-07-22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学历:研究生教育
工作单位:原桂林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
职务:原党总支书记
职称:中级 政工师
籍贯: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临桂区
摄影工作经历:
桂林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摄影作品长期关注桂林漓江等题材,出版多部个人摄影专集。
摄影作品:
组照10幅《妙境空观(系列)》
组照10幅《劳作识观(系列)》
组照10幅《风景新观(系列)》
静观桂林新山水 清代刘墉有云:“山水从心观动静,鸢鱼随境显知能”。在山水影像的创作中,如何表现山水依存、互为映现的空灵澄澈、高洁冷寂的禅思境界,是我一直思索和探求的方向。 桂林山水甲天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漓江不仅属于桂林人民,属于广西人民和全国人民,也是属于世界的,是全世界人民共同拥有的财富,我们都要很好地去呵护它。”漓江的悠悠山水、如梦似幻的烟岚云岫......,让全世界对东方山水意境的符号心驰神往。作为本土摄影师,我通过自己新的影像视角,向世界展现仙境桂林的奇幻空灵意境之美,为“美丽中国”以新思路、新方法、呈现出“绿水青山”的时代画卷,从心灵出发,用镜头观看新的风景。 因此,在构思创作系列作品时,紧紧围绕“观”字,形成自己的影像视觉语言和观点。一组“妙境空观”,通过长远清空、空灵之美的作品风格,达到虚实相生、山水妙境的意境之美;二组“劳作识观”,通过人在风景中的劳作,识观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三组“风景新观”,通过创新视觉符号的运用,从新的视角思考和发掘新的风景,反映人与自然碰撞之后的结果。
(一)妙境空观 作品阐述:“山水亦佳处,君子慕林泉”。在这组作品中,我的创作思路,秉承意与境相遇、与意合、心物相融的方向,试图通过一组“竖幅构图”的山水写意画形式,通过流水、日出、烟云、孤舟等物象大小、虚实的形式变化,使画面具有强烈的形式感;通过连绵的山峰、飘渺的云雾,于虚无处蕴满生机。以有形表现无形,以有限表现无限,以虚境烘托实境,做到有形表现和无形描写相结合,使有限的具体形象和想象中无限丰富的形象相统一,使再现真实情境与隐喻、象征的虚境融为一体的艺术境界;形成一种虚幻充实、空灵含蓄的意境空间,从而达到“物我两忘”人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意境和虚实相生的山水妙境。
(二)劳作识观 作品阐述:在拍摄空灵妙境风光的过程中,我发现经风沐雨、除却粉黛的桂林山水有着另一种素淡雅致之美。于是我经常在田间地头和漓江两岸游走,在天水一色之间寻觅,寻找风景中的劳动者,让他们成为镜头里的风景,让他们身影构成如诗的画面。一次两次三次,一张两张三张,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执着,山水间的劳动者坚定了我的拍摄信心。劳动创造美丽、劳动创造伟大、劳动创造了风景。风景中的劳动者是我对传统的桂林山水影像的一种反思,也是对拍摄不一样的桂林一种追寻,是让更多的摄影人看到极致的桂林自然景观之中精彩丰富的人文景观。 风景中的劳动者,显示出桂林山水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向往,也让更多人意识到生态自然对人类生活本身的重要。在这些影像里,以传统的唯美和诗意,体现出桂林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也开辟了一块摄影的实验田,在人与自然的对话中拍摄出更新更美的时代画卷。
(三)风景新观 作品阐述:“心”在,“观”在。时代在变更,社会在进步,桂林也已日新月异,旧貌换新颜。桂林风景应该是以心观物的新风景,也是近些年来,我“以心观物”孜孜以求不断寻觅的面向当代的新风景。由此出发,我多年孜孜以求,以心观物,心观桂林山水,从视觉符号的选取,到摄影语言的运用,企望以全新的方式去结构、去创造出不同以往的“桂林风景”,也是我对传统的桂林山水影像的一种反思。 “言外之意、象外之境”。本组镜头中的影像,通过记录视觉符号印记与桂林山水自然的共同依存,把握人类发展给大自然带来瞬息万变的生命脉搏,体会山水物象之外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