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樯:平凡与荒诞

作者:李樯 2022-03-08 阅读:13074
  
核心提示:正视平凡的生活,平凡的世界。我生活和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这座城市,其实我总与它有一种隔膜,这也并非我的本意。退休和疫情,才使得我对这座城市有了一种依然背离精神的更多驻足。

正视平凡的生活,平凡的世界。

我生活和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这座城市,其实我总与它有一种隔膜,这也并非我的本意。退休和疫情,才使得我对这座城市有了一种依然背离精神的更多驻足。

古往今来,这座城市都有精神上的,包括文学艺术上的至高点。在这座城市生活和工作,作为一个从艺者应该是感到荣幸。

摄影无疑是我表达自己的第一媒介。我的照片,从早年就背离了一种主流的、宏大的叙事。而黑白照片作为摄影自然有一种对现实生活和世界的过滤,我没有因为使用黑白照片这一相对陈旧的介质,有一种媒介表达的焦虑。

今年的早些时候,我忽然想用一些时间乘地铁拍照,尽我所能的拍一拍这座城市。其实我何尝不知道那些好听的地名,只不过是我们现在城市化的“殉葬品”,历史和古意只能留给我内心的想象。

但也有偶然,比如从洒金桥地铁站出来,就是西仓,现在的城市生活缺乏人间的烟火气,而许多乡村的烟火气也消失了,而西仓有,那些传统的饮食、生活方式、连同回族的服饰依然在,而当然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是宗教的力量。

纪实摄影除了再现客观事物,也是所拍摄的事物本身的言说,那些影像与摄影者应该是平等参与,“倾诉它们沉默的意见”。纪实摄影的表现不应该是摄影者的自我表现,而是成为影像的那个事物切片置身于摄影者精神指向的某个他信奉的地位。

我必须承认因为自小熟悉乡村生活和那种深切体验的习惯和视野局限,而那种对于乡村生活苦难和艰辛的体味,使得我在记录之上的影像表现,往往是温情的、诗意的。但面对西部都城的这些边缘拍摄,少许离开了那种温情。而面对当今权利与金钱裹挟的那种成功之路有一种天生的抗拒。我无法介入也不愿介入那些所谓的主流场合。

我的那些拍自西部都城的影像依然是边缘的,那些来自真实的、荒诞的影像更能契合自己的内心。而那些陈旧的“美”也是作为本时代的隐没者,“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的艺术本性”(刘全德语),而我的心态和拍摄,尚能做到一种悠然。

关于艺术家

李樯

李樯(本名l李强),当代摄影家,兼试书画。1959年出生于陕西定边。早年自习绘画,1981年接触摄影,并实践拍摄故乡风景和民众生活,曾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做过记者、编辑和自由摄影师。自1998年以来,担任西安美术学院摄影专业教师。

40年来,渐续拍摄“陕北的乡村生活”“北方风景”、“远方”、“流逝”等系列照片,2008年重拾绘画。出版有作品集《中国当代摄影图录·李樯》《家园-陕北的乡村生活》《风景的肖像》,图文集《故乡为原点的风景》、《大地的背影》,教学用书《专题与实验摄影》等。

摄影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台南艺术大学北画廊、崔振宽美术馆、杭州映Studio等机构收藏。油画、水墨、书法作品为诸多私人收藏。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