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舒宏平《乡土乡情》

作者:舒宏平 2022-04-21 阅读:12770
  
核心提示:我从小生长在摄影氛围浓厚的家庭,是本能,也是喜爱,对家乡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早在40年前, 我就用手中的海鸥牌双反相机,对准家乡平凡的人和事,捕捉和记录下生活中的鲜活细节和朴实场景,将摄影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并试图诠释着平凡中的不平凡。
      我从小生长在摄影氛围浓厚的家庭,是本能,也是喜爱,对家乡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早在40年前, 我就用手中的海鸥牌双反相机,对准家乡平凡的人和事,捕捉和记录下生活中的鲜活细节和朴实场景,将摄影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并试图诠释着平凡中的不平凡。


      那些行色匆匆的人、蹉跎岁月的事、真挚朴实的情,串联起一件件往事、一段段情怀,道出了农村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变迁。
      我镜头里的乡里乡亲,虽没有很大的涵盖面,但他们的形象是立体的、鲜活的、具有代表性的。有骑着“铁驴子”跑市场,找信息,把山货远销山外的致富带头人;有活跃在田头地角,为农民服务的种田能手;有肉牛交易市场上形形色色的养殖户……熟悉亲近,让我更容易用手中的相机描绘出他们一颦一笑、喜怒哀乐,讲述关于那个时代的故事。
      照片里洋溢着浓浓的人间烟火气息,传递着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温度和情感,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是随着改革开放进程而发生变化的。


▲1980年6月,天刚蒙蒙亮,十里八乡的社员们挑着货担 , 把自家种养的青菜、萝卜和家禽拿到集市上来卖。天一亮,大家又匆匆赶回生产队出工。


▲1980年11月,高安县华林李口村学习大寨精神,战天斗地,改造冷浆低产田。 


▲1980年冬,高安县在肖江流域开展灭螺、治水、治田大会战。工地上,民工们你追我赶争上游,按质按量完成工程项目,高安率先成为全省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县。


▲1981年3月,春分时节,高安县灰埠乡铜湖村备耕春耕忙。


▲1981年7月,高安县村前乡肖坊村农民抓晴天,抢阴天,扬净晒干, 把好粮交售给国家。


▲1982年8月,高安县荷岭乡单家村一群孩子在田头玩耍,开心极了。


▲1982年12月,高安县新街乡前港村村民在村头休憩、拉家常。


▲1983年10月,新街乡邮递员徐斯照为台湾同胞辗转寄来的地址不祥信件。寻找了三十多个生产队、五十多位老人,终于找到了寄信人的老母亲。


▲1984年5月,高安县八景礼港圩日。三天一个圩日是农村唯一的进行商品交换的集散地。一些有经营头脑的农民,从外地购进一批批人们必需的日用生活商品,丰富了市场。


▲1984年10月,分田单干后,农民有了积极性,上湖田心村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家家户户从事竹蔑制品加工,竹蔑产品上市销售十分红火。


▲1985年1月,东方红乡冷湖泉村黄大妈养了5头猪,年底买了4头,自家杀了一头猪,腌制了60多斤腊肉准备过年。


▲1985年6月,灰埠乡花苑村熊明大叔嫁女。红旗和锣鼓开道,新娘坐在羊角车上,头盖花巾,手撑大红伞,车上还坐着一对金童玉女,一群儿时的亲明好友送亲。


▲1985年7月,灰埠乡花苑村罗笑梅(右一)、潘泡英因生活小事闹了矛盾,整整十年见面不说话,通过“五讲四美”活动,她俩都作了自我批评和解了。


▲1986年8月,高安县东方红乡燕溪村农忙时节,一小孩光裸身子在禾场上玩耍。


▲1986年9月,高安县上湖乡珠湖村农家小院内炊烟袅袅。


▲1987年6月,灰埠乡日用瓷厂生产大众碗、茶杯、酒杯,日用瓷产品价廉物美,销路不错。如今农家子女也进厂当工人了, 和城里人一样上班领工资。


▲1987年11月,台胞朱先生回到离别四十多年的家乡高安县村前乡, 与亲人们团聚,悲喜交集,有诉不尽的离别苦,有话不完的思念情,儿孙们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愿,将在朱先生启程前给他庆贺八十大寿。这是朱先生与儿孙们一起翻阅影集。


▲1988年11月,高安县田南乡农民抓好冬季作物生产,大力积造火土灰,冬种工作搞得热火朝天。


▲1989年7月,高安县连降暴雨,洪水泛滥,锦河圩堤湾头段险情告急,兰坊乡干群日夜奋战在抗洪第一线,护堤堵漏,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989年7月,高安县兰坊乡长乐坑口村受洪水袭击,早稻全部淹没。全村干群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清洗护植受淹的二晚秧苗,力争把受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1990年8月,荷岑乡结合农业总体开发,改造红壤山地,发展果树生产,种植方柿、葡萄、柑桔等18个品种,面积达3500亩,使90%的行政村有了绿色企业。图为三桥村果园场刘坚师付在收获葡萄。


▲1990年11月,高安县上湖乡板桥村发挥自身的优势,家家户户从事竹蔑制品加工,成为远近闻名的竹蔑村。


▲1991年7月,高安早稻喜获丰收,粮站内人来车往,农民纷纷把公粮交售给国家。


▲1993年12月,华林乡柏树村充分发挥山区的资源优势,在致富能手幸卫东的带领下,办起了五个企业,全村70%的农户购买了摩托车,他们骑着”铁驴子”跑市场,找信息,把山货源源不断地运出去。


▲1994年6月,高安建山镇塘头村为改变村民饮用泥塘河沟水的历史,多方筹集资金6万余元,兴建自来水机井。6月1日,当清澈的泉水从龙头涌出时,村民们欢呼雀跃。


▲1996年12月,高安兰坊乡魏家小学竣工典礼上一片欢腾。金大娘坐在主席台上,兴致勃勃地向在部队的儿子报喜:”咱村的学校建成了。”

去年金大娘的儿子回乡探亲时,看到本村学校阵旧简陋,就发起众手兴建学校的活动。他自己当即捐款1000元,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共筹集资金30余万元,建成宽敞明亮的三层教学楼。


▲1997年9月,高安兰坊乡胡家村女青年胡高秀改变世俗观念,进城开办理发店。由于她心灵手巧,日夜营业,热情服务,生意兴隆。


▲1998年12月,爱卫生是文明的体现,高安黄沙乡横倦村古宅天井里,彭大姐冬天用浴罩为孩子洗澡,朦胧又新潮。


▲1999年1月,高安县在战胜去年各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农村生产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总产首次突破5亿公斤大关。他们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庆佳节。农民在集市上选购灯笼。


▲2000年7月,牛市交易日热闹非凡,生意红红火火。养牛已成为高安一大产业,全市养牛总数达24.2万头,其中商品牛10万多头,居全省首位。


▲2001年8月,高安荷岑乡余家村孩子们因地制宜在村头进行兰球比赛,情趣盎然。


▲2001年9月,高安兰坊镇长乐村刘国华一边经商、一边务农,他农忙时回家双枪,还利用汽车后箱自制简易浴池,把孩子们乐坏了,幸福感满满的。 


摄影师简介

舒宏平,江西省高安市人。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江西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 

早在八十年代就喜欢玩弄照相机,从事的工作大多与摄影有关。摄影镜头始终对准自已的脚下,注意观察身边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关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生存状况,从身边的生活的常态中寻找、发现、捕捉生活的美。经常顶烈日、冒风雨、守曙光、送晚霞,孜孜不倦,乐此不疲。

摄影已成为生活中的一分子,也享受着摄影带来的快乐,也收获了很好的回报。已在全国性、省级影赛中获奖一百多次,并在摄影专业刊物发表刊登。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