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首届中国工业文化摄影大展来稿作品选登(五)

作者:媛媛 2022-09-13 阅读:4245
  
核心提示:大展面向全国征稿,作品内容贴合参赛主题(工业人文、自然风光、乡村文化、短视频组四个组别),作品拍摄地域不限、投稿数量不限,单幅、组照、短视频均可投。参赛作品拍摄地点不局限于宁夏地区,只要符合参赛主题均可进入评选。

展览地点

  宁夏(大武口)


中国工业文化摄影大展,旨在用影像记录历史印记,用影像讴歌伟大的时代。打造文化兴盛沃土,搭建工业文化展示窗口,增进工业文化交流融合,也是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最好方式。

本次摄影大展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委、区政府、中国摄影网、宁夏摄影家协会主办,大武口区文化旅游广电局承办。

大展面向全国征稿,作品内容贴合参赛主题(工业人文、自然风光、乡村文化、短视频组四个组别),作品拍摄地域不限、投稿数量不限,单幅、组照、短视频均可投。

参赛作品拍摄地点不局限于宁夏地区,只要符合参赛主题均可进入评选。

为进一步增强大展作品交流与宣传,组委会从投稿作品中精选部分作品进行经上展览,展览与否不影响最终评选结果。



▲《工业之稷》(组照)©张宇(山东济南)


▲《矿山之痕》(组照)©华希良(宁夏石嘴山)

拍摄于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石炭井。

石炭井,贺兰山山脉的一条普通山沟,自勘察探明蕴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后,这里便不再平静,并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便迅速汇集于此,投入到石炭井矿区的建设中,石炭井也由无人区迅速成长为最高聚集人口达11万的工业城镇,并成为上个世纪六、七、八十年代整个宁夏工业发展和包钢、酒钢以及甘肃、青海两省生产、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煤炭开采所引发的环境、生存矛盾,以及后工业化时代的产业结构调整,石炭井,和其他的资源枯竭型矿区、城市一样,面临着无法回避且艰难的发展选择与转型,生态搬迁、环境治理与修复成为了石炭井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关注并记录石炭井的变迁、遗存或痕迹,不仅是经历、记忆的感情所致,也是影像留存与感悟的意义所在。


▲《矿山之曲》(组照)©夏承理(宁夏银川)


▲《宁夏矿山遗址巨型设备展现昔日建设风采》(组照)©刘海峰(宁夏银川)

拍摄于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大峰矿区)。


▲《西北骏马生产车间》(组照)©樊蓉(北京)


▲《静默中的不屈》©徐崇德(山东青岛)

9月1日下午,宁夏石嘴山国家能源集团大峰露天煤矿巨型采矿车集中存放处。

据了解,大峰露天煤矿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发,属中国第二大露天煤矿,2017年中央环保督导组发现大峰矿存在环保问题,要求该矿下马停产,停产后剩余大小矿车上百台,其中价格最贵的吊车7000多万一台,这些生不逢时的矿车,只能这样无期限地集中存放着,在静默中依然挺立着不屈的雄姿与身影……


▲《塞上江南》©孔中翔(陕西西安)

拍摄于贺兰山环抱下的大武口区。


▲《沙湖岛宿》©孔中翔(陕西西安)

拍摄于沙湖旅游风景区内的湖心岛度假民宿。


▲《沙拥翠湖》©孔中翔(陕西西安)

拍摄于宁夏石嘴山沙湖旅游风景区。


▲《生机》©孔中翔(陕西西安)

鱼鳞坑集水植被恢复技术让黑压压的矿区焕发了新的生机。


▲《轮回》©卢兴东(四川成都)

拍摄于宁夏石嘴山大风煤矿。


▲《律动》©卢兴东(四川成都)

拍摄于宁夏石嘴山骏马电机厂。


▲《凝固的时空》©卢兴东(四川成都)

拍摄于宁夏石嘴山大武口洗煤厂。


▲《塔》©卢兴东(四川成都)

拍摄于宁夏石嘴山北武当庙。


▲《天桥》©卢兴东(四川成都)

拍摄于宁夏石嘴山大武口洗煤厂。


▲《独步天涯历苦辛》©刘宪忱(宁夏银川)


▲《黄河之上银河灿》©刘宪忱(宁夏银川)


▲《绝壁苍松》©刘宪忱(宁夏银川)

拍摄于贺兰山。


▲《青史长流看碧烟》©刘宪忱(宁夏银川)


▲《冷焰》©谢颖(四川成都)

拍摄于宁夏西北骏马电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列》©谢颖(四川成都)

拍摄于宁夏大峰煤矿。


▲《望苍穹》©谢颖(四川成都)

拍摄于宁夏大峰煤矿。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