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茂:深海中国“芯”

作者:张茂 2023-05-24 阅读:1555
  
核心提示: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努力用我们自己的装备开发油气资源,提高能源自给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它,如孤岛般的“海上工地”,也若雄伟的“钢铁巨人”,它是当之无愧的大国重器。矗立在海南莺歌海海域的“南海七号”钻井平台,正把油气源源不断地发掘出来。

5月10日中午,直升飞机从东方大田机场起飞,向着大海一路飞行。当飞机缓缓降落在“南海七号”钻井平台甲板上,打开舱门,一股咸湿的海风扑面而来。此时已临近中午1点,在平台上,数十位身着橙色工服的工人正顶着烈日,围着一个大型的黄色装备作业。

“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深水水下采油树,技术人员正在对其进行最后下水前的检查作业。”一同前来的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钻完井技术专家刘书杰介绍,水下采油树是石油工业水下生产系统的核心,其连接了来自地层深处的油气和外部油气的运输管道,可以控制油气的开采速度,并实时监测和调整生产情况。

长期以来,全球仅有几家欧美企业掌握水下生产系统的设计建造技术,这导致相关设备采办周期长、价格高、维保难,制约着我国海洋石油自主迈向深水的步伐。

今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连线“深海一号”作业平台。他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努力用我们自己的装备开发油气资源,提高能源自给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为研发这一关键技术装备,中国海油牵头联合16家单位持续攻关水下生产、水下控制、水下监测等多项关键技术,在多年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历时36个月,掌握了设计、制造及测试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油首席科学家谢玉洪说。

5月11日5时,在“南海七号”钻井平台水下设备操作室内,灯火通明。8名作业人员紧盯监控屏幕,目送水下机器人顺利解锁采油树送入工具。我国首套国产化深水水下采油树成功在海底完成安装,这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开发关键技术装备研制迈出关键一步。

“该水下生产系统将用于开发东方1-1气田乐东平台周边的气藏,使用该水下生产系统的气井每年可生产天然气约2亿立方米,助力我国‘双碳’目标早日实现。”刘书杰说,同时,这也意味着,此前一些不具备独立开发价值的油气资源,依托已有设施,通过该系统也可以进行有效开发,这对于加快国内油气勘探开发、提高能源自给率具有重要意义。

茫茫大海上,“南海七号”钻井平台傲然矗立。“我们将继续走向深海、走向更为广阔的深海。”刘书杰说。



▲2022年5月10日,中国海南莺歌海海域,“南海七号”钻井平台稳稳矗立在深海之中。


▲从直升机上俯瞰汪洋大海中的钻井平台和保障船。


▲实验人员正在无尘液压实验室对旋转导向液压系统的密封性进行检查,并为后续的真空液压循环油实验做准备。


▲甲板班组人员正在挪动采油树吊装专用的钢丝绳,一条钢丝绳足足有一吨重,需要两个人才能挪动。


▲钻工雷强强展示刚完成维保工作沾满油迹的双手。


▲钻完井技术专家刘书杰(中)和工程师国产化深水水下采油树设备进行检查。


▲工程师正在安装采油树输送管线法兰临时盲板。


▲助理水下师孙立东躺在炙热的铁板上检查采油树移动滑车底部伸缩液缸,保证采油树顺利就位。


▲工程师正在进行ESCOOL测井系统高速率数据传输测试。


▲高级队长周波(左)与船长王庆(右)正在协商采油树上平台的场地安排,保证作业衔接流畅。


▲在钻井平台工技中心,来自湖北的秦瑞在进行现场测井解释,并认真做好每一丝记录,他是平台上的现场测井监督。


▲钻井工邹敏华(左)和栾坤鹏(右)正在换下被汗水打湿的工作服。海上高温、高盐、高湿的工作环境,工人每天更换5件以上的工作服是常态。


▲井架工邹敏华穿好安全带,准备爬采油树顶上挂载吊运卸扣,做好转移至井口甲板的准备。


▲安全监督翟庆华(左)给井架工邹敏华(右)系好安全带,邹敏华要爬上采油树安装起吊采油树的卸扣。


▲2022年5月10日,国产采油树在月池就位后,工程师正在对其进行下水安装前最后环节的检查。当天,我国首套国产化深水水下采油树设备首次安装,这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开发关键技术装备研制迈出关键一步。


▲水下机器人准备将固定在其手臂上的液压插拔接头拔出,为后续打压锁紧水下采油树至高压井口做准备。


▲在“南海七号”钻井平台,钻完井技术专家刘书杰(前排左四)和工人们一起欢庆我国首套国产化深水水下采油树设备首次安装。


▲直升机缓缓从“南海七号”钻井平台升起,工人们正向一批换班返城的同事挥手告别。由于钻井平台上特殊的工作环境,工人每隔 28 天就按规定进行换班。


▲东方1-1气田乐东平台,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从深海作业归来的作业船驶入海南三亚中海油南山终端码头,这里可实现周边油气勘探开发作业钻井液转输、油水与部分作业物资补给。


▲在海南三亚中海油南山终端,操作员检查外输阀门,深海传输回来的油气经过厂区处理合格后,并通过最后这道阀门为海南自贸港提供清洁能源。 


▲夕阳下的海南三亚中海油南山终端,从深海开采的天然气源源不断输入到这里。

目前,中国海油在陵水、东方、乐东、崖城和文昌海域建成由16座海上平台、3个陆地终端和若干水下生产装置组成的国内最大海上天然气生产集群,在满足海南本岛民生及工业用气的基础上,还通过一条长度超过700公里的海底管线向珠海、香港等地供气,满足粤港澳大湾区持续增长的用能需求。


摄影师简介

张茂,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

现供职于海南日报社(主任记者)。被认定为海南省高层次人才、首批海南省“双百”人才团队核心成员,入选中国文联2021年度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资助项目,入选中国摄影家协会全国中青年摄影人才库。

作品曾在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大理国际影会、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北京摄影周等展出;

作品被深圳美术馆收藏;曾获中国第17届国际摄影艺术展、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展览、2018年度人民摄影“金镜头”铜奖、2014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赛区优秀奖、第四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日常——青春”青年摄影师作品联展、2018视觉中国年度摄影大赛提名奖、第8届台海新闻摄影大赛银奖、中国图片大赛金奖、第二届“尼康杯”全国青年摄影大展、连续10年获海南新闻奖、海南省民族文化“七个一”作品一等奖;

两篇论文入选第十四届中南地区省级党报优秀论文等,至今共获国内外各类摄影奖项近百个。新闻作品多次刊发于人民日报、CCTV、中国日报、环球时报、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以及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