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迎:民间传统手艺人“守”出新天地

作者:刘春迎 2023-12-21 阅读:1482
  
核心提示:社会的发展进步,在冲击、淘汰一部分民间手工艺的同时,也为大部分手工艺创造了新的用武之地、新的生存发展机遇。传统手艺人的绝技绝活,在新时代体现出了新的价值,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迎来了新的发扬光大的春天。

木匠、瓦匠、铁匠、石匠、剃头匠、厨子、裁缝、雕花剪纸等民间传统手工艺人,是中国历朝历代活跃在民间的能工巧匠,是千百年来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是历史上先进生产力的杰出代表者,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代表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脉络和文化传承,是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一张张亮丽名片。这些民间传统手工艺人的绝技绝活,虽没有多少高精尖的科技含量,但其独特的技法要完全掌握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历史上这些手工艺的延续、推广绝大多数都是靠家族传承、师徒相教,很多技艺一般都要学徒三年五载才能出师独立。传统手艺人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以技传承、以技为生,一直薪火不断到现在的。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很多传统手艺、传统技能,逐步被先进的机械设备、智能化生产所取代,民间传统手工艺人的用武之地越来越少,生存空间逐步被挤压,市场需求逐步在萎缩,传承接班越来越后继乏人。在新形势下,民间传统手艺人向何处去?她们如何才能在坚守住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拓展生存、发展空间?本组图片就是对这些民间传统手艺人的特别关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的发展进步,在冲击、淘汰一部分民间手工艺的同时,也为大部分手工艺创造了新的用武之地、新的生存发展机遇。而且,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重视,将一些优秀传统手工艺术列为了保护对象,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一边大力推行新型城镇、美丽乡村建设,一边加强古城镇、古村落的修复和保护。国家的这些举措,无疑为传统手艺人创造了新的施展才干的机会,提供了广阔的新舞台。如今,在中国大地上,到处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图景,到处都是古城镇、古村落修复、维护的战场,传统的木匠(木雕)、瓦匠(石雕)、园艺师傅等都在这些新舞台上运用传统工具、传统技法大显身手;刺绣古装、糖画、泥塑艺人被请进了旅游景点,她们既是传统文化符号的代表,也成为了景区供游人观赏的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传统手艺人的绝技绝活,在新时代体现出了新的价值,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迎来了新的发扬光大的春天。


▲产品供不应求的篾匠师傅余中华。

2020年10月25日,湖北省监利市周老嘴古镇篾匠师傅余中华在自家门口劈竹篾,准备编织传统竹器用品。现在一些更注重环保的城乡居民都选择天然材质的器具装食物,余师傅和老伴做的产品在古镇上供不应求。


▲具有家乡味道的传统年货制作师傅张大华。

2022年1月18日,春节将至,正是年货销售旺季,湖北省仙桃市大洪小区“忆品糕点”的张大华一家人正在忙传统年货的制作、销售。张师傅子承父业,一直按照农村传统手法制作年货小吃,让顾客品尝到纯正的家乡味道、儿时味道,他在这里开店已经二十多年。


▲加工设备鸟枪换炮的棉絮加工师傅欧阳林桃。

2022年11月15日,湖北省仙桃市沙湖镇,棉絮加工师傅欧阳林桃正在加工棉絮。他年轻时扛着弹弓和师傅走街串村弹棉花,一天紧赶慢赶也只能加工最多两床棉絮。上世纪九十年代,他购进棉絮机械加工设备在镇上开店,不仅做棉絮的来料加工,而且还收购棉花,利用淡季加工标准型棉絮出售,店里的生意已辐射到周边30多个乡村。


▲产品俏销海内外的淡水贝雕师傅徐银枝。

2022年11月15日,湖北省仙桃市沙湖贝雕公司总经理徐银枝在制作“沙湖贝雕画”。沙湖淡水贝雕已有百年历史,她们制作的贝雕工艺品远销海内外,其中“龙船”被人民大会堂永久收藏。


▲整天都在忙碌的自行车修理师傅冯江梅。

2023年2月20日,湖北省仙桃市汪洲河桥头,冯江梅师傅正在给一位忙着赶路的妇女固定自行车头上的篓子,他在仙桃城区修理自行车已40多年,现在还兼修电动车。


▲越做越精的钟表修理师朱军。

2023年3月8日,湖北省仙桃市沔阳大道商业繁华路口,朱军正在街边工作台上给顾客修理手表。他20来岁就跟着师傅学习钟表修理,一做就是40来年,在仙桃城区买了房、成了家。


▲填补市场余缺的铁匠师傅周方义。

2023年3月8日,湖北省仙桃市王市口村,铁匠师傅周方义(右),正在打铁加工门上羊角。他的铁铺除了满足附近村民需要外,还加工一些镰刀、锄头、砍刀等批发到各乡镇销售。他加工的铁器好用,是市场上机械批量加工铁器所不能比拟的。


▲坚持爱好的绣花老人田培桂。

2023年3月8日,湖北省天门市仙北工业园社区,田培桂(右)在女儿家里绣婴幼儿涎兜,女儿(左)穿上妈妈的得意作品珠光宝气的凤冠霞帔过三八节。


▲忙碌在古村落改造工地上的木匠师傅郑张龙、金宝兵。

2023年3月10日,湖北省仙桃市郑场镇渔泛峰古村落修复工地,木匠师傅郑张龙(左)、金宝兵(右)正在用传统木工工具建筑古村落木质结构牌楼。


▲世界“非遗”沔阳剪纸传承人之一罗艳娥。

2023年3月22日,湖北省仙桃市剪纸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罗艳娥老师在仙桃市同乐幼儿园给孩子们上剪纸课。在市剪纸学会的努力下,目前全市已在6所中小学开设剪纸课程,在十几个社区、村组进行多次剪纸培训,全市已发展剪纸爱好者1000多人。


▲顾客稳定的剃头师傅何福洲。

2023年3月30日,湖北省仙桃市红军巷,何福洲师傅正在为老顾客剃头、刮脸。他14岁学剃头,出师后先在老家开理发店,师傅就送给了他这把木制理发椅,50多年来他一直带在身边使用到现在。他的顾客群一般都是喜欢刮脸、掏耳的老顾客。


▲把手工编织毛衣市场化的毛衣加工师傅李爱秋。

2023年3月30日,湖北省仙桃市交通路,李爱秋(左)在自己店里指导顾客织毛衣。李爱秋浙江温州人,从小爱好织毛衣,由给自己织、给家人朋友织,发展到开店给顾客织,练就了一手织毛衣的绝活。1997年来到湖北仙桃开店,专做织毛衣的指导并销售毛线,现在她的顾客群已发展到3000人以上,并在仙桃安家。


▲守株待兔的补锅师傅徐东山。

2023年3月30日,徐东山师傅在维修炊壶。他18岁从老家来到湖北省仙桃市,投靠叔父学习补锅等修补手艺,成家后,就自己独立在仙桃老街开了铝锅修理铺经营到现在。他说,这手艺发不了大财,但家家户户都要用锅,我的生意就会有得做。


▲专做中高端订制服装的裁缝师傅孙艳娥。

2023年3月30日,湖北省仙桃市大新路“梦杰服饰店”老板孙艳娥在店里裁版订制服装。她和老公从小一起学裁缝手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传统的裁缝铺,发展成服装订制店至今。夫妻俩手艺精湛,专做中高端订制服装,生意一直很好。


▲出门就会有生意的戗刀磨剪师傅雷柏青。

2023年3月30日,湖北省仙桃市三伏潭村,71岁的雷柏青师傅正在给客户戗菜刀。他40多年来,一直在走村串户戗菜刀、磨剪子,他说只要出门就不愁没生意。


国家级“非遗”仙桃麦秆画大师邓友谱。

2023年3月30日,邓友谱大师正在麦秆贴片上烙刻作品。2014年,邓氏传承的仙桃麦秆剪贴画被确定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他的作品多次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2012年,邓友谱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做小众市场的皮影雕刻师郭生海。

2023年4月7日,湖北省仙桃市杨林尾镇镇西村皮影雕刻师郭生海在家里创作、雕刻皮影。他20岁起与人合作开展乡村皮影戏的演出,由于皮影队对皮影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有着艺术天赋的郭生海便开始自己雕刻皮影,随着名气越来越大,他就逐步做了专职的皮影雕刻师。现在他雕刻制作的皮影形象不仅被仙桃本市的皮影队使用,而且在省内外其他十几个县市受欢迎,他的作品还被许多收藏爱好者所收藏。


▲业务面越做越宽的石匠施永久。

2023年4月7日,施永久在雕刻墓碑。他从事石雕石刻已30来年,由最初的手工敲琢,到用电钻、电锯雕刻,从雕刻石头工艺品,到雕刻墓碑、墓屋等,业务门路越做越广,是湖北省仙桃市沙湖镇有名的石匠。


▲市场越做越大的渔网编织师傅郭厚红。

2023年4月26日,湖北省仙桃市渔网市场,郭厚红在店里织渔网,江汉平原渔需市场一直很旺,郭厚红已经织渔网做销售四十余年,从自家开小店发展到在专业市场购门店,生意越来越红火。


▲专业补鞋匠高建国。

2023年4月27日,高建国正在自己店里修补皮鞋。他是湖北省仙桃市排湖原种场人,年轻时副业修鞋。1993年加盟翰皇修鞋品牌,转入专业的修鞋行业。


▲被请进旅游景点的吹糖人师傅吴天才。

2023年4月29日,湖北省仙桃市沔阳小镇旅游景区,吴天才正在为一生肖属猪的顾客吹塑糖小猪,他过去走乡串户吹糖人已四十多年,现在被请进旅游景区驻点吹糖人,成为了景区的一道风景。


▲活跃在旧城改造工地的瓦匠师傅叶成洪。

2023年4月30日,湖北省仙桃市胡场镇潭湾村瓦匠师傅叶成洪,在仙桃市旧城改造某小区砌下水道口。他过去大都是在乡下做些零星活,随着近些年古村古镇建设和城镇老旧设施的改造增多,传统的泥瓦匠手艺又有了用武之地,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


▲开办乡村红白喜事一条龙服务的厨子师傅刘习波。

2023年5月1日,乡村厨子师傅刘习波在湖北省仙桃市杨林尾镇一婚宴上下厨。刘习波毕业于技工学校烹饪专业,毕业后就回到老家,开办乡村红白喜事“一条龙”服务,他现在已拥有三套厨师班子活跃在乡村各类喜宴上。


▲实用性工艺性兼得的油纸伞制作师傅陈艳明。

2023年5月2日,湖北省咸宁市羊楼洞古镇,市级“非遗”油纸伞代表性传承人陈艳明,在自家店里制作纸伞,她的油纸伞批零兼营,销路越来越好。


▲百年老字号银器加工师傅严文华夫妇。

2023年5月11日,湖北省仙桃市商城东门大街“严大兴”金店,刘新美(左)正在给顾客戴加工好了的银手镯,她丈夫严文华在店里面加工银器。“严大兴”是严家百年老字号银楼牌号,到严文华这辈已传承三代。


▲坚持传统工艺酿酒的酿酒师邓在平夫妇。

2023年5月20日凌晨,湖北省仙桃市郑场镇永兴村,酿酒师邓在平和妻子正在酿酒作业。邓在平家祖传酿酒,操作也一直延用传统的工艺手法,他家酿的酒口感纯正、绵长、有回味,几十年来深受周边县市顾客欢迎。近些年,他进一步拓展业务,开展来料加工,更方便了有粮食又想喝酒的农民兄弟。


▲坚持做特色产品的杨林乌壶传承人张衡。

2023年5月26日,湖北省汉川市杨林乌壶第九代传承人张衡正在欣赏刚刚出窑的自己的杰作——镂花乌壶。杨林乌壶已有200多年历史,采用汉江黄泥为原材料,柴窑烧制,无胎釉,通体乌黑锃亮,用此壶装茶水久放不馊,入口清凉甘甜,一直以来在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市很受欢迎,被民间誉为会呼吸的茶壶。


摄影师简介

刘春迎,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仙桃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