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如是说·纪实摄影类II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2023-06-26 阅读:2184
  
核心提示:第十四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纪实类获得者刘新武、陈昆仑、刘秀军


刘新武

 获奖感言:

摄影是我年少的梦想和毕生的热爱,获奖是肯定,更是鞭策。未来征途不忘初心,我将一直行走在发现、捕捉和记录精彩瞬间的路上。回首过去,非常庆幸自己赶上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黄金时代。摄影记者的身份和《光明日报》的高端平台,让我能够从不平常的视角聚焦呈现祖国的伟大进步。希望一去不再的精彩瞬间能通过我的个性化视角和镜头语言传递给人们,留下珍贵影像资料。

侯祥麟院士(1912年4月4日—2008年12月8日),中国化学工程学家,燃料化工专家,中国炼油技术的奠基人和石油化工技术的开拓者之一。(《院士风采》组照之一) 刘新武 摄

吴良镛院士,1922年5月出生,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长期从事建筑教育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院士风采》组照之一) 刘新武 摄

朱光亚院士(1924年12月25日—2011年2月26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入选“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院士风采》组照之一) 刘新武 摄

张存浩院士,1928年2月23日出生,物理化学家和激光化学家,我国高能化学激光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奠基人之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院士风采》组照之一) 刘新武 摄


陈昆仑

 获奖感言:

从事新闻摄影工作至今 26 年,我要感谢人生路上遇到的良师益友、前辈同行,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他们总是出现在我的身边,我永远铭刻在心。执着、忠诚、团结、友爱是做人的根本。作为新闻摄影记者,我坚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人民留影,为百姓写真”是拍出好作品的根基。获金像奖是我新的起点,我将在今后的摄影创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创作水平,用心、用情、用功去记录时代发展,留下跨越时光的影像记忆,继续创作更多贴近生活、反映时代脉搏的摄影作品。用手中的相机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大国重器科技精英方滨兴院士。(《大国重器科技精英》组照之一) 陈昆仑 摄

大国重器科技精英李捍东。(《大国重器科技精英》组照之一) 陈昆仑 摄

聂桂清。(《人民不会忘记》组照之一) 陈昆仑 摄

杨伟茹。(《人民不会忘记》组照之一) 陈昆仑 摄


刘秀军

 获奖感言:

感谢中国摄协和第十四届金像奖评委对我作品与创作生涯的认可与垂爱。获此殊荣,荣幸至极,我要感谢我的所有拍摄对象,感谢所有曾襄助于我的人,感谢我的家人,也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

金像奖是中国摄影人的最高荣誉,但同时,它于我而言也是一份沉重的责任,是创作旅程的新起点。今后,我要继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通过手中的相机,用心、用情、用力地拍摄出更多不负时代的优秀摄影作品,以摄影凝神于当下,将影像铭刻于历史。

高原跳伞浩浩荡荡。图为空降兵浩浩荡荡的准备登机。(《伞花朵朵忆往昔——拍摄空降部队跳伞四十年侧记》组照之一) 刘秀军 摄

安全着陆。图为安全对伞兵来说尤为重要,他们不仅需要具备高超的跳伞技能,而且还需要快速叠伞并占领有利地形。(《伞花朵朵忆往昔——拍摄空降部队跳伞四十年侧记》组照之一) 刘秀军 摄

使出浑身解数。图为深夜汽车抛锚,特种兵使尽浑身解数推车前行。(《我的战友我的兵》组照之一) 刘秀军 摄

力拔山河。图为特种兵体能训练达到了极限。(《我的战友我的兵》组照之一) 刘秀军 摄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