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毕业作品(选登)

来源:中国摄影家杂志 2023-06-26 阅读:2386
  
核心提示: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毕业作品(选登)——吴宇轩:《融合》、许晋熙:《本我·欲》、常亚琼:《中国军人》、刘小龙:《朔望潮》、陈尊海:《春天湿气》、吉格热·居马力甫:《天地间的幻梦》、杨海东:《夜巡》、罗诗洁:《潮水往复》

2019级商业摄影班《二向箔》

吴宇轩:《融合》

许晋熙:《本我·欲》

东西方对人性探究的两种观念既存有异曲同工之妙,又饱含某种充满了戏剧张力的内部冲撞。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的“本我”代表着人格中被“自我”与“超我”所掩盖的最原始的本能,一如佛家《大智度论》中被“理”与“法”所约束的“欲”。本系列作品试图通过空间结构造型与人物肢体语言的对立与统一,将抽象的无意识层面用时尚摄影的形式具象地呈现出来,进而发人深思:我是谁?本我在哪里?

常亚琼:《中国军人》

作品创作最初的想法来源于我个人军旅生活的体验和思考。我希望通过两代军人形象的“并置”展示不同时期军人的精神面貌和责任担当,用创作的形式拉近观者与军人、军事、军队之间的距离,希望人们能够进一步了解、尊重和关爱军人这一职业群体。

刘小龙:《朔望潮》

如果说“海浪是众神的迟疑”,那么潮汐,便像是月亮的呼吸。海滩的诗意来源于空洞与充盈交替般不稳定的隐喻,我们在永无止境的变化中,接近潮汐内在崇高的自然力。这种近乎仪式性的永恒运动,也许启发着一种「过程式的思考方法,指引我们在不同的媒介中展开对于潮汐的想象力。

2019级图片摄影班《剧场》

陈尊海:《春天湿气》

我们这样生长在都市文化里的人,总是先看见海的图画,后看见海。先离开故乡,再感受乡愁。我们对于生活的体验往往是第二轮的。照片拍摄于2023年的1月至3月,来自一场关于山水的漫游,和对于个体存在的质询。

吉格热·居马力甫:《天地间的幻梦》

作品通过第一人称视角探寻哈萨克神话故事中的奇幻意象,带领观者进入不同的文化与地域,近距离体验那个神秘、梦幻的神话世界。眷恋与热爱,恐惧与敬畏,及其你能感受到的各种情感的缠绕,体现了对哈萨克族文化的敬仰,以及对人与自然、个体与文化关系的深度思考。

杨海东:《夜巡》

现实世界对于摄影师来说是狡猾的,因为它在我们的眼中是训练有素的,懂得藏匿自己最珍贵的凤毛麟角。但值得庆幸的是,即使最训练有素的事物也有其疏忽的时空,而这次创作则是我前往这些时空的一次尝试,以寻找藏匿在现实演技下的真实一面。

2020级研究生《生生不息》

罗诗洁:《潮水往复》

该作品围绕作者家乡潮汕田南村及其周边几个村庄的自然风貌、日常生活、民俗节庆等内容进行了影像记录,拍摄了潮汕婚丧嫁娶、游神赛会等极具地域特色的生产生活内容,旨在探索潮汕乡村文化的发展变迁,以及普通人如何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寻找文化续传承的道路。

(来源:中国摄影家杂志)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