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 | 2022年度(第五届)中国摄影网十佳摄影师名单(附评委点评)

作者:周周 2023-09-06 阅读:3654
  

C16 蔡付亮(江西南昌)

蔡付亮,高校摄影教师,江西省南昌县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江西省高等学校摄影学会理事,南昌市老年大学摄影讲师,南昌市西湖区老年大学摄影讲师,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

曾就职于北京字节跳动IC photo摄影部,IC photo签约摄影师,2021中超联赛官方摄影师,2022中乙联赛官方摄影师,KLOOK旅行体验师等。发表摄影期刊一篇,编辑出版大学艺术类教材一项,参与组织大学精品课程一项。

个人作品获一百余个摄影奖项,其中作品《篮球光影》曾获2018索尼世界摄影大赛公开组运动类别、中摄协努比亚手机第三届全国青年摄影展。2018年参加由中摄协举办的全国中青年摄影人才培训工程第三期培训班。2017、2018年连续两届获全国大学生体育影像节摄影奖。2019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摄影报道创作型人才培养》,2019年入选“拍照吧少年”第六季摄影工作坊。2019年获由《中国摄影》杂志社举办的首届鑫吉海“健康·关怀”专题摄影资助计划“年度纪实摄影师”称号。2021年入选2021年中国摄影家协会新摄影工作者培训班。2022年第六届“国青杯”荣获本届作品展评优秀组织教师奖、作品展评优秀指导教师。个人摄影作品两次登上人民日报发表。个人作品曾在伦敦萨默塞特宫、中华世纪坛、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等展出。

《震后两家庭的纽带》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震后的几年时间里出现了很多重组家庭,有的因为家里劳动力缺失,无力抚养小孩,有的因为家里孩子遇难,没有心灵寄托,从而他们走到一起。罗良贵的一家和袁爱萍的一家就是地震后结识的两个特殊家庭,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女儿,小净茹。在体味过毁灭与重生、苦难与坚强、大爱与感恩后他们更加知道应该怎么生活。

10年前,罗良贵的独子杨龙在都江堰读大二。5·12地震中,这个刚满20岁的小伙子被砸中头部,不幸去世。他成了这所学校唯一遇难的学生。震后的罗良贵努力寻找活下去的希望,直到从邻镇抱回刚出生一天的婴儿。然而厄运再次降临,4个月前,7岁的养女被确诊为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地震后这位母亲心灵上的大厦再次坍塌了。她托人打听女儿生母一家的下落,希望给女儿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49岁的袁爱萍接到了女儿养母的电话。她从没想过,两家人会在这样的情形下联系上。这个四处打工讨生活,独自拉扯着3个孩子的母亲一刻没有犹豫,她第一次坐飞机带着儿子飞越了大半个中国。

她们要救女儿的命。

▲图为小净茹和她的养父养母在病房,她的养母正在厕所整理衣服。

▲图为小净茹当时被领养时办理的领养证。

今年53岁的四川女人罗良贵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了独子,她收养了女儿杨净茹。长到7岁时,杨净茹得了噬血细胞综合征。罗良贵曾与杨净茹的生母袁爱萍约定“再也不要联系”,但这次,袁爱萍接到电话后,第一次坐飞机带着小儿子去为生女做骨髓移植,“我们没有钱,可我们有血”。两位母亲同时把病床上的净茹抱起来,想给她换个睡觉姿势,防止她腿脚发麻。

在出租房内,两位母亲正在一起做晚饭,每天晚上都要做两家人的饭,它们先在家吃一批,然后罗良贵要负责送饭到医院,给他的丈夫吃,净茹由于身体的原因,不能吃主食,罗良贵只能熬点米汤,送过去给她的女儿喝。外带的食物进入无菌仓,都需要进过特殊的表面消毒,才能运送进去。

▲图为两位母亲正在医院旁边的出租房内为自己的女儿和儿子做特殊的午餐。

▲图为小净茹的养母在无菌仓外看望她的养女。

重症室里每天1.5万元的花销很快让罗家筹来的钱见了底。半个月后,女儿消化道出血的状况好转,医生建议转入移植仓进行移植前预处理。但住进移植仓账户需有20万元的余额,这让罗良贵感到绝望,她“一辈子都没见过那么多钱”。女儿生病后,罗良贵几乎每天都在“找钱”。在出租屋里,罗良贵打一圈电话给能想到的朋友和亲戚,钱没借到,她忍不住哭。她只有自己想办法,隔壁床的病友告知她去上访可以有办法筹钱,她孤身一人奔赴北京上访局,却以失败告终。

罗良贵在出租屋内,拿出十年前她独子的火化证,向我讲述以前的故事。罗良贵手上还拿着一张她孩子的死亡通知书,上面写着因患地震伤,经尽力抢救医治无效于2008年5月12日死亡。

▲图为小净茹的养母正在展示2008年5.12汶川地震当天她亲生儿子的死亡通知书。

▲图为小净茹的养母在北京街头。

2018年11月27日,净茹接受骨髓移植手术,手术进行的很成功,哥哥的造血干细胞输进了妹妹体内,两家人完成了这场生命接力。病床旁冷冰冰的仪器,在仪器旁还有一位热心的母亲,这位母亲正在抚慰她的宝贝儿子。

▲图为小净茹的哥哥正在为骨髓移植手术做手术前的准备,在他的后面有两位母亲。

▲图为小净茹的亲哥哥正在做骨髓移植手术。

“爸爸,放弃吧,我放弃了。”这是女儿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说完,这个7岁的孩子用手去扯氧气管。护士帮她戴好,她继续扯。12月6日下午5点,这个小生命永远地离开了。过了几天,北京最低气温近零下10度。罗良贵夫妇把病友们留下的衣服裹在自己身上,用4个塑料袋兜着女儿的遗物,准备前往殡仪馆见女儿最后一面。她给女儿烧了纸做的“手机”,把两个洗干净的苹果搁在孩子身边,那是孩子临终时想吃到的。罗良贵一直站在棺材旁边,远远不肯离去,因为她知道这次一走,就是永别。

▲小净茹由于化疗太重最终离开了人世,图为她的养母正在火葬场。

▲图为小净茹的养父养母正在为小净茹做最后的告别。

评委点评

蔡付亮的专题作品《震后两家庭的纽带》讲述了汶川大地震后两个家庭人生的命运转变,这是一组具有新闻纪实报道内容的真实故事。作者不仅有图片拍摄采访的扎实功底,文字采写也比较扎实。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跟踪拍摄完成一组图片专题绝非易事。

—— 黄一鸣

D12 郑丽娟(浙江金华)

郑丽娟,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 

1993年开始摄影。曾十多次在国家级摄影比赛中获奖,多次获浙江省、市摄影比赛一等奖,并有几十幅作品在专业摄影报、地方报刊杂志上发表。

2016年《荷花仙子》获中国艺术摄影比赛银奖;2016年五幅作品《回家》、《归途》等入选第16届奥赛并在国外四国展出;2017年作品《绝活》曾在丽水国际摄影节上展出;2018年纪实作品《近视视界》获得第17届浙江省摄影艺术展览铜奖,并在2019丽水国际摄影节上展出。2022年作品《近视世界》入选第27届国展并在温岭国展摄影展上展出。2023年作品《造地》获中国艺术摄影比赛纪实类金奖、《非常绿》获中国艺术摄影比赛纪实类最佳创意奖。

《“废物”新生》

摄影师通过对被压缩捆绑废品的影像进行再创造,做成时装,摄影师自己穿上时装,就像是一个行走的废品一样,把自己和废品捆绑在一起,通过时装秀表演出被压缩的废物的心声!为废品发声的目的是表达废物和人息息相关,垃圾也可以变得很美!表现了变废为“宝”!最终目的是让大家重视废品的再利用。以及对人们废物处理的方式、合理性和重要性提出了新的命题!

废品变时装后摄影师为废品发声:被回收的纺织用的纸筒被压缩捆绑后依然色彩斑琅非常漂亮。

废品变时装后摄影师为废品发声:被压缩的铝易拉罐被铁丝捆绑。

废品变时装后摄影师为废品发声:巨型十字框里没被压缩过的塑料瓶颜色非常美!

废品变时装后摄影师为废品发声:被回收到垃圾回收站里的纸箱被压缩后被捆绑。

废品变时装后摄影师为废品发声:被回收到垃圾回收站里的木条子。

本专题所用的废品影像制作成时装的大合影。

本专题所用的废品大合影。

本专题所用的废品影像制作成时装,摄影师穿上时装的大合影。

评委点评

郑丽娟的作品《“废物”新生》通过对被压缩捆绑废品的影像进行再创造,变废为美,获得一组艺术影像。作品使用拼贴并置的方式组合完成每一张(组)作品,富有想象和创意,是一组难得的观念性影像。

—— 黄一鸣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